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第4/11页)

丑 庄子底著作

现存《庄子》三十三篇乃晋以后底本子。《庄子》在《汉书·艺文志》里记五十二篇,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底叙录说晋议郎崔譔[部首言字旁改为简体字。]删定五十二篇,注二十七篇。晋向秀依崔譔[部首言字旁改为简体字。

]注本作新注,郭象又窃向秀注,增《天道》、《刻意》、《田子方》、《让王》、《说剑》、《渔父》六篇,为三十三篇。因为经过几次删定,《庄子》底本来面目便难以分辨。《史记》说《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偏旁改为简体。]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又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都是寓言。《渔父》、《盗跖》现在《杂篇》中,《胠箧》在《外篇》中,然而是否原作,也属疑问。现在把《庄子》三十三篇检阅一下,便知道这书不是出于一人之手,并且不是一个时代所做成。

在《庄子》里所出思想矛盾底地方很多。如《胠箧》底“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与《天地》底“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底实仁义忠信相反。《天道》又说“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欢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在《天运》里却说“古之至人假道于仁,记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这又是承认仁义在某种程度可以存在。《天地》底“至德之世不尚贤”,与《天地》底“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互相矛盾。对于孔子,在《盗跖》里极力诋毁,在《人间世》、《天运》、《渔父》、《列御寇》里却又恭维几句。《天道》里赞美舜底无为,在《骈拇》却又排斥他。《大宗师》、《知北游》诸篇赞黄帝通大道,《在宥》却又说他“始以仁义撄人之心”。《齐物论》、《大宗师》、《天地》、《刻意》、《马蹄》、《胠箧》诸篇底“圣人”为得道家之道者底称呼,在《在宥》、《天运》、《知北游》,却是指毁道德乱天下底儒家圣人而言。《养生主》、《人间世》、《达生》诸篇讲养生长寿之道,《大宗师》却讲齐生死,《至乐》甚至有卑生尊死底思想。以上不过举其大端,至于文辞上,表现底方法,与思想底混杂,读者随时都可感觉出来。

在《庄子》中有些是从一篇底意思发展出来底。如《秋水》、《庚桑楚》、《徐无鬼》、《寓言》,乃采取《齐物论》底思想而成。《刻意》取《天道》篇首底一部分。《盗跖》与《胠箧》底意思相同。《外物》所出老莱子之言是从《大宗师》底一部分取出。《庚桑楚》取材于《大宗师》和《齐物论》。《渔父》也与《人间世》底楚狂接舆故事有关系。《天下篇》底首段与《知北游》中东郭子问“道恶乎在”一段也有因缘。当时或者有一种底本,因口口相传,时代与地域木同,便产出许多不同的篇章。还有许多流行底故事,后世编《庄子》底也把它们列入,如《齐物论》底胡蝶故事,《应帝王》底浑沌,都可以看为窜入底章节。编者甚至未注意到庄子学说底一贯,将不相干的故事加在里头,如《养生主》讲老聃底死,与全篇似乎没有关系。又如《大宗师》末段说颜回忘仁义礼乐,这显与《骈拇》、《马蹄》诸篇所说有关,但与前头所记尧与许由底故事比较一下,态度却又不同了。《齐物论》中 [造字。“契”字去掉大字,下面加一个“齿”]缺与王倪底问答,在全体上颇觉混乱。《达生》与至乐》,《山木》与《达生》都现重复的文义。这样,《庄子》并非一人底著述,乃是后人增改过底。

现在《庄子》是从战国到汉底著作。《逍遥游》、《齐物论》、《德充符》、《骈拇》、《胠箧》、《天地》、《天道》、《至乐》诸篇,有坚白之辩或辩者之辩,或是成于公孙龙底时代。公孙龙,《史记·平原君传》说他与平原君同时,是西历纪元前三世纪前半叶底人物。《齐物论》、《大宗师》、《在宥》、《天地》、《至乐》、《知北游》等有黄帝底名,以他为修道者。黄帝为古帝王底说法也出于战国末年。在《大宗师》里说黄帝得道以登云天;西王母得道,坐乎少广,莫知其始终;彭祖得道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天地》有“上仙”底名:都是神仙说盛行后底说法,当是汉代底思想。《天运》有“三皇五帝”底称谓,这也不能早于《吕氏春秋》。又,《在宥》里记广成子之言,“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不为王”;《胠箧》记“田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十二世有齐国”;《大宗师》、《骈拇》、《马蹄》,连称仁义与礼乐;《天道》说孔子兼爱无私——皇王底分别,田氏灭齐,荀子底仁义礼乐学说,儒墨底混同,都是战国末年底事情。孟子底仁义礼智说,汉儒加信为五端, [注释:“仁、义、礼、智、信”初见于《汉书·董仲舒传》。]而《庚桑楚》有“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底文句,可见这篇有为汉代所作底嫌疑。此外,汉代思想窜入《庄子》里头底如《天道》底“帝王天子之德”,“玄圣素王之道”;《天运》总称《易》、《诗》、《书》、《礼》、《乐》、《春秋》,都是。《天下》纯是汉人底作品。《天地》也含有多量汉代思想底成分。

《吕氏春秋》与《庄子》也有相当关系。《逍遥游》底许由与《慎行论?求人篇》底许由同出一源。《胠箧》底盗跖与《仲冬纪·当务篇》所记一样。《天地》底伯成子高见于《恃君览·长利篇》。《山木》与《孝行览·必己篇》底一节相同。《田于方》底温伯雪子见于《审应览·精谕篇》。《庚桑楚》为《似顺论·有度篇》底一节。《外物》为《孝行览·必己篇》底篇首。《让王》所取底材料更多:子州支父底话出于《仲春纪·贵生篇》;石户之农、北人无择、瞀光、卞随,出于《离俗览?离俗篇》;大王亶父与子华子、魏牟,出自《开春论·审为篇》;列子出自《先识览·观世篇》;孔子、许由、共伯,出于《孝行览·慎人篇》;伯夷、叔齐,出于《季冬纪·诚廉篇》。《盗跖》底“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 [造字。“姜”去掉女字,下面加一个“久”]里”,与《仲冬纪·当务篇》“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汤武有放杀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同出一源。这里有些是《吕氏春秋》抄录《庄子》,但多半是后人依《吕氏春秋》编成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