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西方世界 (1914~1945)(第3/7页)

1918年俄国国内及边疆地区爆发了激烈的内战,一直肆虐到1920年。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最终失败;之后这些地区与俄国签订了同盟协议,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而在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的民族主义运动成功地抵制了苏联的影响。但在1921年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与苏联达成了妥协。

俄国及其边境地区的活动都是通过赤裸裸的军事力量来维持统治。但是军事力量又依赖于心理和社会条件。从这些方面来讲,布尔什维克在俄国整个中心地带有着根本性优势。绝大多数农民都相信,苏俄政府将允许他们持有1917~1918年在布尔什维克鼓动下从地主手中夺取的土地。无论列宁的反对者说什么,农民都怀疑,他们试图以某种方式将土地归还给以前的所有者。因此,每当必须做出选择时,大多数农民通常都选择布尔什维克。这也是列宁的追随者最终胜出的原因,但他们是在俄国处于经济崩溃边缘之后才获得胜利。

1919年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甚至没有尝试处理俄国的局势。相反胜利者只是满足于为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政府所制定的条约。很难实现对领土边界达成一致,尤其当意大利想要得到秘密协定所承诺的全部领土时,而意大利在1915年参战就出于此因;因此,威尔逊总统认为,神圣的民族自决原则应该优先于这些美国从未参加过的秘密而不光彩的交易。

第二个困难的议题,是如何确保德国永远无法再次发动战争。威尔逊总统希望成立国联以法律程序维持和平。法国却并不热衷于国联,而更想同英国和美国结成军事联盟,解除德国武装以及法国有权在德国国土上驻军。

结果是彼此妥协。威尔逊建立了国联,之后美国却拒绝参加。法国实现了让德国解除武装,但从未成功地使德国按照条约规定支付战争赔款。中欧东部新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边界,通过口头上赋予民族自决的权力而建立,而这也是出于对欧洲军事和政治均势的谨慎考虑。

巴黎和会也见证了曾经赢得战争胜利的联盟的破裂。当意大利确切得知自己的领土野心无法满足时就退出了。法国和英国在如何分割阿拉伯国家和其他问题上争论不休。美国很快失去了对欧洲问题的兴趣,因此,1920年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总统威尔逊曾作为主要设计者的《凡尔赛和约》。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

1920年上台执政的新总统沃伦·G·哈定确认,美国不再积极关注欧洲事务。哈定在竞选中承诺回归“常态”。这意味着大多数美国人返回到战前那种简单的状态:也就是当与棘手的外国问题没有要紧的联系时,个人可以不太关注政府的行为而专注于发家致富。美国呈现出迅速繁荣的景象,到1920年,大多数人都成为城市居民并渴望拥有汽车、收音机和其他新消费品,诸如对像汽车这种贵重物品的分期付款第一次成为一个大的市场。

英国也尝试让不受政府管理的战前生活模式恢复运转,但却繁荣不再。相反严重的失业使煤矿及其他工业部门显得不景气。在法国,重建国内战争破坏地区所需的大量公共开支让法国政府无法效仿美国和英国的模式。在德国以及在更远的东欧不可能自动地恢复到战前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因为战争及其突如其来的影响深刻地冲击了旧的社会结构。

战争让整个国家都感到不满的意大利是一个特例。不断兴起的政治骚乱导致了政变的发生,这让新的法西斯政权在1922年开始上台。法西斯主义者的目标是使国家强大,并且以整个国家的名义完全不顾及特殊阶层和个人利益而获得了拥戴。在前社会主义者贝尼托·墨索里尼(1945年死去)领导下的法西斯主义崇尚军事道德,并且毫不掩饰地沉迷于夸夸其谈。但不同于法国和英国政府,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更乐意在和平时期进行在战时已经完全证明成功的国家资源的动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正如墨索里尼骄傲吹嘘的,他的政府象征着“未来的潮流”。

另一个骄傲地宣称代表未来的战后运动是国际共产主义。1919年,随着俄国内战而面临危机时,列宁召集了国外支持者商议建立一个新国际。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欧洲的所有社会主义运动分裂为接受布尔什维克(重命名为共产党)领导和反对共产主义者接管两派。这种分化对于在战前社会主义运动已经非常强大的德国尤为致命。与共产主义者的辩论使得德国大部分社会主义者更倾向于与资产阶级党派合作。因此,1918年在德国爆发的社会主义革命被削弱了。1919年魏玛联合政府开始在以无懈可击的民主原则所设计的宪法下执政。这个政府对于抵抗来自左派和右派的革命威胁显得准备不足。但是它还是幸存下来,这主要是由于与残存下来的德国军队的旧官员们保持了战略联盟。这将具有决定作用的军事力量置于政府的控制中,然而,还有一小撮部队被《凡尔赛和约》批准掌握在对新政权反感的人手中。但是这个弱点在1924年之后甚至可以被容忍。后来德国在美国借款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繁荣。

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与复苏缓慢、异常困难的苏联形成明显的对比。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由于他的推断总是基于西欧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也会经历社会主义革命的假设上,所以就有必要将许多无产阶级经验和共产主义者投入到支持在欧洲和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事业之中。当在苏联以外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失败时,来自德国和其他国外无产阶级帮助的计划必须被搁置。苏联无论情愿与否都得主要依赖自身的资源。而列宁的反映就是在1921年颁布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保持在国家手中,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等。

许多理想化的共产主义者认为,新经济政策背叛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必要向毫无见识的农民那种自私的经济行为让步。而苏联以外普遍将新经济政策视为共产主义无法运转的证明。然而,实际上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苏联的城市经济仍基本在国家控制之下。1924年列宁的去世引发了对最高权力隐蔽而激烈的争夺。直到1927年斯大林成为列宁的继任者。此时部分自由经济(换句话说由无数的私人经营,其中大多数是对市场反应迟钝的农民)和部分计划经济(换句话说由反应同样滞后的国家人员管理;由于计划是由上级下达,他们很少关心价格)运转的困难开始加剧。城市的食品和原料供应不足以支撑政府所要开展的工业发展项目。因此,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并且强迫农村供应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粮食和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