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社会发展指数:帮助我们看清历史的基本轮廓(第2/5页)

罗马时期令人印象深刻的房屋和遗址、遇难船只的数量、生产货物的总量、冰芯的工业污染程度以及聚居地惊人的动物骨骼数量,所有的这些都表明公元1世纪西方的能量获取高于其在公元8世纪甚至13世纪时的水平,但是具体高多少呢?经济史学家给出了一个答案。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认为,公元300年时,西方核心地区的实际工资可与18世纪欧洲南部人们的实际工资相比;沃尔特·沙伊德尔(Walter Scheidel)则认为,罗马时期人们的工资比中世纪欧洲的大部分人的工资都要高;杰夫·克朗(Geof Kron)、尼古拉·克普克(Nikola Koepke)和约尔格·巴滕(Joerg Baten)收集的数据显示,公元1世纪和18世纪的水平几乎没什么变化;克普克指出,古代房屋比18世纪欧洲最富裕地方的房屋都要结实。我估计公元1世纪人均每日获取能量31000千卡,在公元500年前缓慢下降,之后加速发展,一直到公元700年。

表附-1 能量获取(单位:1000千卡)

公元前1000年,西方核心地区的能量获取不仅低于罗马时期的水平,甚至低于其在公元8世纪的水平。公元前300年后,能量获取剧增,这是因为地中海地区融合成了一个更大的经济政治单位,以及罗马暖期增加了产出,不过大量的考古数据表明,早在公元前600年,能量获取就已经加速发展。我认为,公元前1000年,能量获取可能为人均每天20000千卡,与公元前2000年相比略有下降,但是高于公元前3000年的水平。

史前早期的分值更低。在新仙女木事件末期,采集者大约人均每日获取能量5000千卡,但是随着气候变暖,人均每日获取能量剧增(相比之前的水平而言)。人们通过种植植物和驯养动物来获得食物,同时还利用动物进行劳作。到了公元前5000年,在侧翼丘陵区建立村庄的人们从衣服、燃料、农场动物、房屋、日常用品和遗址中获取的能量为人均每日12000千卡,虽然他们的饮食相比4000年前并没有多大改善。

计算东方的分值难度更大,部分原因是诸如库克和斯米尔这样的学者只关注世界上能量获取最多的地区,并没有将地区之间进行对比。不过,我们可以从联合国2006年的一份统计入手。联合国统计,在2000年,日本人均每日获取能量104000千卡(还不到西方水平的一半)。在1900年,东方的大部分核心地区还是以农业为主,其中日本的石油利用和以煤为动力的产业才刚刚起步。日本的人均每日能量获取约为49000千卡(依旧不到西方的一半)。在之前的5个世纪,煤炭利用和农业产出稳步增长。在1600年,长江三角洲的产量比西方任何地方的产量都要高,但是到了1750年,荷兰和英国的农业迎头赶上,并且东方的实际工资只能与南欧相比,而不能与富裕的北欧相提并论。我估计在1400年和1800年,东方核心地区的人均每日能量获取分别为29000千卡和36000千卡,这个数字在18世纪的时候迅速增长。

关于1200年后的危机给中国的能源使用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人们看法不一,不过很可能自宋朝鼎盛时期后,能源使用有所下降,当时的人均每日能量获取很有可能超过30000千卡。

在西方,考古证据表明,在公元后第一个千年的中期,能量获取下降,但下降了多少,我们难以给出答案。我在第五章中提出,汉朝的能量获取比东方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要高,但是低于同时代的罗马或者之后的宋朝;我认为公元1世纪的人均每日能量获取为27000千卡,之后略有下降,在公元700年时又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

相比西方而言,东方的能量获取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稳步增长,约在公元前500年后加速发展,并且由于运河的开通、贸易的发展以及金属工具的传播,能量获取在公元前300年后发展更为迅速。公元前1000年,人均每日能量获取约为17000千卡;到了秦朝,这个数字很可能达到了26000千卡。

在史前时期,东方的能量获取似乎和西方经历了同样的门槛,但是之后的发展却落后了西方一两千年。

社会组织

在工业化之前的历史中,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指数中始终是第二大重要因素。我在第三章对这个因素做了详细介绍,解释了我选择最大的城市面积作为社会组织代表的理由。引用的数据有很多歧义,专家也对各个时期的城市规模见解不一,因此定义也就相对灵活。我在网站上和《文明的度量》中对我的选择做出了解释。在表附-2中,我总结了我的一些主要计算。

表附-2 东西方核心地区最大聚居地的人口数量(单位:千人)
续表

战争能力

自有文字以来,人们就开始记载战争,并且自史前早期开始,人们就常常将武器作为陪葬品。因此我们能够了解到大量的甚至是现代以前的战事。在给战争能力打分时,最主要的挑战不在于经验,而在于概念,即我们如何对比性质完全不同的战争体系,而且这些战争体系与以前的体系也无法进行对比。最著名的是,1906年当英国制造出“无畏”号战舰时,就是基于这么一个想法:它有着令人惊讶的枪支弹药,无论多少数量的19世纪90年代的船只加起来都比不上一艘1906年后的战舰。

不过,实际情况是,事情从来不会这么简单。在恰当的环境中,简易爆炸装置能够给高科技军队重重一击。理论上,我们可以将同一指数分值分配给完全不同的军事系统,虽然专家可能对这些分值看法不一。

在2000年,西方军事力量前所未有地达到了250分,显然比东方高了许多。东方的一些军队也很庞大,但是武器系统的重要性远超过单纯的数字。美国与中国的军事开销比例为10∶1;在航空母舰和核弹头数量方面,中美之间的比例分别为1∶11和1∶26;中国落后的体系与美国的M1主战坦克和精确武器之间的差距更大。因此,东西方的比例应在1∶10到1∶50之间。我选择了1∶20,即在2000年,西方达到250分的时候,东方仅有12.5分。

将2000年的分值与早期的分值相比,难度更大。但是如果我们观察军队规模、移动速度、后勤能力、攻击能力、装甲和防御工事等方面的变化,我们就能做出估计。据估计,大炮的火力从1900~2000年增加了20倍;考虑到20世纪其他的变化,我认为,1900~2000年,西方战争能力增强了50倍,即1900年时,西方的分值为5分,而2000年时,其分值为2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