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五章 五岳寻仙不嫌远(第3/3页)

被他这么教训了一通,罗中夏只得悻悻缩回头。十九轻轻挽起他胳膊,小声道:“你呀,就当作旅游不就好了吗?”罗中夏被她这么一挽,心情有些激荡,想起颜政之前教过的法子,搔了搔头道:“旅游的重点不是景色,而是跟谁一起旅游吧?”

十九听了“扑哧”一笑,抿着红唇摇摇头,拖着他朝前面山路走去。颜政在身后评价道:“拙劣。”

从明秀湖往上,两侧翠竹成林,清幽恬静,夹着一道狭窄的石阶山路往山顶而去,箭状的繁茂竹叶遮挡住了两边风光,恍如置身淡雅竹园之内。但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觉竹林深处竟是条条峭壁,行人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深入崎岖山间,往往令人悚然一惊。

很快众人走过了半山亭,远远可以望见丽水城。诸葛一辉说了些文人典故,罗中夏都没怎么听过,青莲笔也无甚响应,懒洋洋地躺在胸中。

过了半山亭略微一转,看到山崖香樟树林之间有一处池塘,旁边碑铭写着“印月池”三字。只见凌空横出一条粗大的碧青色石梁,跨过整个印月池,如虹似桥,长约百余米,有如一条气势万千的笔挂。为数不多的几个游客指指点点,举着相机照相。

罗中夏看到石梁之上刻有数处摩崖石刻,他能认出“半云”“悬虹”几处大字,这些字迹深入石脉,无论勾画锋回,都苍劲有力。梁下还有几方半埋的斑驳古碑。诸葛一辉道:“这一条石梁有二十处石刻,都是历代大家留下的墨迹。这七侯之事,我觉得还得着落在这些石刻之上。”

“这里便是全部摩崖石刻?”彼得和尚问。

诸葛一辉笑道:“哪能呢,南明山的摩崖石刻多集中在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三处,有百十来条,一路看下来得花上一天工夫。这里的石梁,只是第一处罢了。”

说罢他把罗中夏拉到印月池前,逐一解说,先从题记作者的生平说起,再品题石刻笔势。这二十处石刻,他说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方完。罗中夏开始听时尚能认真思索一番,后来逐渐提不起兴趣,亏得有禅心和前一个月修炼国学的底子在,才不至于睡着。等到诸葛一辉说完以后,他如蒙大赦,急忙对十九道:“讲得真好,咱们继续走吧。”

“你的笔灵,在这里没有什么反应吗?”十九关切地问。

“嗯,目前还没有,应该不在这一带,我想也许去其他地方转转就有收获了。”罗中夏巴不得快点离开。

他既然这么说了,别人也便不好再说什么。一行人从印月池继续朝山顶走去,一路蜿蜒攀缘,时而隐入香樟古木之间,时而登到山脊之上。前后走了两小时,累得平日里极少锻炼的罗中夏气喘吁吁,甚至连十九都不如,吃了颜政不少嘲笑。

在罗中夏体力即将全部耗尽之前,他们终于到了仁寿寺的后院。仁寿寺位于南明山中一处开阔的山崖侧,已经非常接近南明巅峰。罗中夏以为这仁寿寺一定又有一大套典故说法,不料诸葛一辉没进寺庙,而是带着他们绕过山墙,继续朝山顶走去。

大约又爬了十分钟,众人视野陡然开阔。只见四周峰峦耸峙,丹巅削壁,而眼前一条羊肠石路,两侧俱是深谷,更是险至毫巅。然而就在这毫巅方寸之地,却拔地立起一扇高逾十几米、宽六七十米的巨大石壁,有如一片巨大屏风横在峰顶,堪称神来之笔。石屏四下云雾缭绕,颇有出尘之气,远处藏青色的括苍山脉连绵拱卫,实在是个天造地设的留名之地。这里便是南明山的最高峰——云阁崖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