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省委副书记给新市长居思源出的难题(第2/4页)

“花芳同志,要相信组织、相信纪检机关。情况可以反映,但要通过正常渠道。这个先放我这儿,我会了解相关情况的。你回去吧。记着千万不要越级上访,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好吧?”居思源将材料放进公文包,花芳也起身,说:“既然居市长这么说了,我听市长的。那我就走了,不打扰市长了。”

花芳走后,马鸣进来问:“明天调研的事,要不要现在就通知两个县?”居思源想了想,说:“通知吧,第一次,也不能搞突然袭击。另外,让华石生秘书长一道,其他人就不要带了。”

江平是个地级市,除了市区的南区、北区、中区三个区以外,还管辖桐山和流水两个县。市带县的管理格局,是促进城市化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容易形成小牛拉大车的倒置现象。江南省的南州市,就是一个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带了六个人口都近百万的农业县,结果是城市发展不起来,县级经济也受到制约。江平不存在这些,一百万人口,带两个县,恰到好处,城乡互补与互动都好实现。这两个县,就目前居思源掌握的材料,桐山经济相对薄弱些,农业大县,而流水则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工业县,居思源在科技厅时,也曾带队到流水去过,流水的千家万户的企业,着实让他感到工业化显然是小工业化的热烈。到江平前,流水县的县委书记焦天焕曾到科技厅去拜访过他。焦天焕比他要年长一点,应该在四十七八岁,西装革履,精神气十足。一见面,即大声笑着道:“我是该喊居市长,还是继续喊居厅长哪?!哈哈!”﹩米﹩花﹩在﹩线﹩书﹩库﹩http://BOOk.mIHuA.NeT

http://BOOk.mIHuA.NeT

“组织没定的事,别……”居思源制止了他的笑声。

焦天焕拿出烟,从屁股后面弹出一支,正欲递给居思源,又缩了回去道:“啊,忘了,市长是文明公民,与烟不和的。我也不抽了,免得污染了市长这办公室环境。”

居思源不太喜欢焦天焕这讲话的语气,但一想到焦天焕还有一个身份,他也就释然了。在江南省的县委书记当中,焦天焕的政绩比他的诗人名头要小得多。诗人书记,这是很多报刊对焦天焕的称呼。据说,他已经出版了十几本诗集,在北京开过个人诗歌作品研讨会,京城的那些批评家大腕,还有著名作家等,称赞他是“新时期抒情诗创作的代表,作品浑厚,思想高瞻”。今年年初,好像省作协还为他举办了诗歌创作十周年讨论会,省报还以诗人书记的通栏标题,发表了他的创作观与作品。居思源以前也曾是个诗人,但他委实读不下去焦天焕的诗,也许是时代变了,诗歌正在改变,焦天焕的作品正好切合了时代与诗坛的需求。然而,居思源总有种想法:一个县委书记,爱诗、写诗,都是很正常的,恰恰说明了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但不可迷、不可伪、不可虚,更不可附庸风雅。但愿焦天焕不是,一个好的县委书记难得,一个好的诗人也难得。鱼与熊掌,既不可兼得,则取其一端,则为明智之举也。

从江平市区到桐山,一百二十公里,而且有一半的山路。车子转来转去,却好像都在这山窝窝里打圈一般,盘山公路的弯度都是一样的,两旁的风景也几乎差不多。只是偶尔出现的一两户人家,会提醒你过了一个坡,又过了一个坡。坡与坡相连,山与山相接,就是很少见水。山上的树也算长起来了,但细一看,可成材的林木还是太少。这一点,前两年居思源带队参加全省林地改革调研时,就提出来过。林地绿化,不仅仅是绿化,还要有效益。可现在,漫山遍野的都是树,可都是杂木、灌木,很少见高大的乔木。经济林更少,山产收益几乎很难见到。

马鸣坐在前面副驾位上,一路看着,说:“还是老样子啊!”+米+花+在+线+书+库+http://bOok.MIHua.NET

http://bOok.MIHua.NET

居思源问:“小马家在这边吧?”

“就在刚才过去的那边山冲里。不过,全家早就搬出来了。那条冲里以前人多的时候,有几百户,现在只剩几十户了。条件太艰苦,不方便,而且没有经济来源。早些年,还可以砍树卖树,如今木材卖不上价,年轻人又都出去了。清明我回家一看,真可以说是荒凉。”

“这不仅仅是你这里啊!”居思源体长假与王河他们聚会时,孙浩然还说他准备做一次关于当下农村生活的采访。农村现在成了候鸟的集散地,除了春节,平时3869部队守着,妇女们打牌,老人们窝在家里看电视。你一进村,喊一声也没有人应答。田野里,很难看到人。机械化操作,减少了劳动强度,但也使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特别是年轻人,最基本的农活都不会了,对土地的情感自然更谈不上。想起当年艾青先生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自然,艾青先生所指的土地是广袤的中国大地,狭义地用之于农村的年轻人,则真的是一种无奈。

车子到了桐山县城,已经快十一点了。

桐山县委书记李朴的穿着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朴素”,理个小平头,乍一看,很难想象这是中国的一个县委书记。接待就在县委招待所,居思源看了看,这招待所规格不高,倒也清净。李朴攥着手,说:“居市长第一次到桐山,按我们山里人的惯例,得在家里吃饭。县委的家就是这招待所,市长不会见外吧?”

“招待所好,亲切!”居思源跟着李朴进了会议室,会议室也简朴,正中的墙上挂着条横幅:扎实奋进,振兴桐山。桐山县委在家的常委都到了,县长杜世民年龄偏大些,手中夹着烟,一脸的古铜色。居思源一一握手,李朴笑着道:“居市长到这山里,看这些干部也都一个个山猴子般吧?没办法,长年跟黄土打交道,这么些年都说走出大山,但真要走出,难哪!”

居思源坐下,喝了口服务员递上来的茶,说:“好茶啊!”

“野茶。每年桐山这茶的产量也就百十来斤。”李朴继续道,“桐山是产茶县,但产量一直不高,也没品牌。茶叶经济做不上去。这两年,我们想了些办法,也作了些宣传,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提升,销路也基本上打开来了。现在是老百姓催着政府发展茶叶,今年茶园的面积可望达到两万亩。最近,常委们都分了点,到各地督察茶园建设。搞工业,桐山没基础,我们就搞农业,搞产业化,走桐山自己的路子。”

“这很对。我们要引导农民,但是不是强迫农民。更重要的是让农民自觉起来。农民自觉了,就不愁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实现不了,也就不愁我们的农村奔小康实现不了。”居思源又喝了口茶,确实是好茶,甚至,他感到比龙井的感觉更好。但是他没说,只是道:“一个地方发展经济必须抓住自身的特色,这就像本和末的关系。丢了本,盲目地发展,到头来很可能就是四不像。桐山的路子是对的,这说明桐山县委的思路是清楚的,也是立足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