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省委副书记给新市长居思源出的难题(第4/4页)

“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居思源肯定了句,道,“因地制宜,一直是我们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个不能随便动。”又问,“世民县长还有补充的吧?”

“这个……刚才李朴书记已经汇报得很全面了。我就补充一点,我们的工业经济近年来也在努力,有所起色。最近我们正在跟汇源集团谈合作,他们利用我们的山货资源,在桐山开办加工企业。这个项目如果能谈成,年产值可以达到十亿元以上。”

“现在进展怎么样?”

“各地竞争得比较激烈。招商就是竞争,我们正在努力。”

“这样大的项目,而且是依托桐山资源,方向很好,值得下工夫去争取。如果需要市里出面,我们一定支持。我自己也可以,你们随时说下,我亲自去谈。”居思源正说话,电话又振动了。他没看就直接摁了。然后又继续道:“其他同志……啊,”停了下,他望着华石生,“石生秘书长,说说!”〖米〖花〖在〖线〖书〖库〖http://BOoK.MIHua.NeT

http://BOoK.MIHua.NeT

华石生其实早作好了说话的准备。市政府秘书长跟市政府秘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名称上仅仅多了一个“长”字,但秘书长是政府领导,秘书是服务领导。华石生也是老资格的秘书长了,他知道在什么山唱什么歌,他把笔记本翻到刚记录的那一页,又用钢笔压好,才开口:“刚才李朴同志和世民同志的汇报,我总体感觉都很全面,而且也客观。桐山有桐山的特点,与其他县区比,有劣势,但也有优势。这优势就是山,就是山产。因此,桐山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我认为是极其正确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单纯地靠农业是实现不了的,必须走工业化的路子。要有大项目支撑,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大的项目和大的企业到桐山。富民是一个方面,富县也是必须要走的路。县不富,发展就没有后劲。当然啰,我不是反对开发农业,搞农业产业化。这个,可以更多地发动农民,让他们自己去搞。政府还是得集中精力搞大产业,抓大项目,抓大收入。”

居思源看了看手机,也快十二点了。华石生瞥见居市长在看手机,立即说了句:“时间也不早了,我就不说了。最后请思源市长作指示。”

居思源扬了扬眉毛:“我没有什么指示。对桐山,对整个江平的情况,我都是刚刚开始了解。一知半解,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这次调研目的就是听。刚才李朴同志、世民同志都讲了,石生秘书长也谈了很好的意见,都很好,都很有意义。我这次调研,除了桐山,还有流水,接着下来是三区。最后要召开主要领导的座谈会。如果说有什么指示,就到座谈会上去说吧,不过,桐山也确实给我一个启示,那就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详细的不说了。李朴同志啊,中餐就简单一点,吃过中餐我想去看看山核桃基地。”

“好,就安排。”

中餐就在招待所食堂,都是些山区特色菜,清亮,看着就可人。李朴说:“思源市长第一次到桐山,就用家常小菜,不见外吧?”

“这个最好。这才说明桐山没有把我居思源看成外人。桐山是革命老区,有优良的传统,根本就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现在你们搞农业产业化,也就是依靠群众嘛!来,我以茶代酒,敬一下桐山班子里的同志。”居思源站起来,举起茶杯,大家也都端着杯子,居思源说:“等山核桃产业搞大了,发展起来了,我来喝酒,好好地敬大家。”

李朴带头鼓掌,华石生有些奇怪地看了眼。因为不喝酒,饭也就吃得快,不到半小时,中餐结束。华石生问居思源市长中午是不是休息一会儿,居思源说不了,直接到下面去。看完基地,直接到流水。

山核桃基地离县城近七十公里,都是盘山公路。车子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刚转过山角,满坡的山核桃树便迎上来,李朴说:“从这山一直往里,是八千亩,另外在其他乡镇零星种植有两千亩。”

居思源走到一棵山核桃树旁边,树有半人多高了,李朴介绍道:“这是通过嫁接的苗木,三年就可以挂果。这七千亩地,共有三个山核桃种植合作社,两个是本地人牵头的,一个是外地收购户牵头的。树苗由牵头人出一点,老百姓自筹一点,政府也补偿了一点。三个一点,加上合作社提供技术和肥料,农民只管种植和管理,这种产业化比较适合贫困山区。”

放眼一望,确实都是大片大片的山核桃林,居思源又往前走了小半里地,两旁山上,一直从山脚到山顶,都是核桃树。他对李朴道:“这不错,这就是绿色银行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