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迎接未来:AI时代的教育和个人发展(第4/5页)

·教育体系的设计必须更早、更充分地考虑全社会的公平性。利用极度完善的互联网资源和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真正做到高质量教育无差异地普及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这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但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组合,也许就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最佳技术方案。在一个完全定制化的教育体系里,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他的兴趣连接到最适合的老师,享受完全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这看起来是一个梦想,但它指明了一个合理的方向,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道路上,也许很多困扰我们多时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或教育本身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在技术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的自由,体现最大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幸福。

有了AI,人生还有意义吗?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机协作随处可见,人类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或者沉浸在高水准的娱乐内容里,或者追随自己的个人兴趣,或者干脆无所事事。在这样的时代里,压在每个人肩头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会小很多,人生经历、人生目标以及人的价值观会前所未有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那么,在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崭新时代里,人生的意义何在?如何过完一生才最有价值呢?我们会因为机器代劳了一切,而变得像《机器人总动员》里的人类后代一样懒怠、肥胖吗?

图66 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因科技发达而懒怠、肥胖的人类后代

悲观者说,AI既然可以在不少具体的工作(比如围棋)上做得比人类更好,学得比人类更快,那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AI既然可以在许多工作中取代人类,那么,人类的价值该如何体现?

乐观者说,超人工智能还遥遥无期,AI与人类协作才是未来的主旋律。AI对于人生意义的挑战主要源于人类自身的心理感受。如果我们能在农耕时代接受骡马作为人类的合作对象,在现代社会接受机械、车船与人类共同协作,那为什么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接受AI这个好帮手?

回顾人类文明发展,新科学、新技术总会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链条中引发社会阵痛。奔驰之父、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在1885年制成的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就曾被人嘲讽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我不算有神论者,但有时会乐观地认为,先进技术的出现,或许是“造物主”的善意,或是人类集体意识的英明决策,一边把人类从旧的产业格局和繁重劳作中解放出来,一边如鞭策或督促一般,迫使人类做出种种变革。比如AI,它一边释放巨大生产力,免除人类继续从事烦冗工作之苦,一边又在用可能出现的失业问题提醒人类:你应该往前走了!

我们的时代,正进入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随着科技的进步,AI技术将在大量简单、重复性、不需要复杂思考就能完成决策的工作中取代人类。汽车将不需要人类来驾驶,人类翻译的工作将逐渐消失,人类交易员目前已开始被计算机取代……可能产生的失业问题必须有解决方案。人类社会如何接纳在AI时代失去工作的人?人类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玄妙。AI将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必然创造出大量新的工作岗位——更多的人可以转换到新的岗位,或与智能机器协同工作,大多数人可以因社会财富的丰富而选择更加自由的生活,还可以依赖于全新的社会福利体系。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抉择:到底是要做一个天天领着政府福利,躺在家里玩游戏,身形如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的人类后代一样臃肿的废物,还是努力适应新时代,学习新知识,重塑自己在AI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大踏步向前走?

美剧《西部世界》是如此定义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的:

·人类进化的原始动力靠的是自然界对各种进化错误(变异)的选择,优胜劣汰。

·当代科技发达,人类因变异而得的较低劣的生物特征也会被技术保全下来,进化动力已然失效。

·因为进化动力失效,人类也就失去了进一步进化的可能,总体上只能停留在目前的水准——人类必须不断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找生物特征以外的生命意义。

我觉得,基于生物特征的进化也许快要成为过去时,但基于人类自身特点的“进化”才刚刚开始。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我们有感情、会思考、懂生死。而“感情”“思考”“自我意识”“生死意识”等人类特质,正是需要我们全力培养、发展与珍惜的东西。

《真实的人类》里,合成人曾说:“我不惧怕死亡,这使得我比任何人类更强大。”而人类则说:“你错了。如果你不惧怕死亡,那你就从未活着,你只是一种存在而已。”

这两句对白让我深有感触。我患癌症治疗期间,有一次化疗结束,我回台北家中休养。其时,台北刚刚入秋,阳光和煦,暖意融融。我的心情好极了。台北街头,处处绿意盎然。车子载着我在路面上轻快驶过,窗外树影斑驳,美得像梦一样不真实。我不禁在心里轻叹:“活着真好啊!”自罹患癌症以来,行过死荫的幽谷,重览人间的芳华,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体验到梦境般的美好感觉。

这是人与AI之间另一种质的不同。AI无法像人一样解悟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内涵,AI更无法像人一样因高山流水而逸兴遄飞,因秋风冷雨而怆然泪下,因子孙绕膝而充实温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时伤怀……所有的这些感触,只有人类自己才能感受得到。也恰恰因为人类的生命有限,才使得人类每个个体的“思想”和“命运”都如此宝贵、如此独特。

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