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起步的兴奋与回首的遗憾(第4/4页)

7月1日,风雨中入港

7月1日清晨,深圳市民早已在驻港部队必经的深南大道两侧排成了厚厚的欢送人墙,我的第一段直播报道就是反映深圳市民欢送的盛况。当我报道结束后,立刻跳上车赶往几公里外的海关关口,报道部队正式出关的场面。短短几公里的路比想象的还难走,热情的市民把道路挤得不再畅通,但直播时间要到,在还剩不到两公里的时候,两旁的人群更加拥挤,汽车已陷入欢乐的人河,我只好下了车,一路狂奔赶到海关关口的报道地点,一到那儿,直播就立即开始,气喘吁吁自然难免。

稍有遗憾的是天气的变化,刚才还一切正常,突然之间却大雨倾盆,我只好打上雨伞完成了这段报道。之后便上了车,随着驻港部队的车流正式进入香港。

大雨一路下着,车上的战士们依然挺直腰杆,这时候他们已经不再仅仅是军人的形象。过去的百年,中国的上空经常会有大雨倾盆,如果这个民族没有绝大多数腰杆挺直的民众,又怎会有柳暗花明的今天。

车流在香港的路上匀速地驶过,除了进入香港不久,路边有众多市民集中欢迎而显得热闹外,大多时间,马路两边是静的,刚过了历史一夜的市民大多还在梦乡。这之前的许多年,猜测、怀疑、抵触、合作、盼望等诸多心情都已成为过去,从7月1日这一个凌晨开始,多年漂泊在外的香港巨轮回航了。这一夜,他们睡得怎样?

一路大雨一路车轮与雨水碰撞的声音,终于到了目的地。等候在终点的记者翟树杰也和我会合,最后一段直播在我们俩的合作中结束了。我至今没有看到我们两个“雨人”报道时的形象是怎样的。但我记住了自己说的话:“刚才驻港部队的车流像一条线,把祖国和香港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路上虽然有风有雨,但中国人一定会战胜风雨到达目的地。”

站在国旗护卫队旗手的身边,我近1米80的个子也成了小个子,中间那位英气逼人的小伙子叫朱涛,1997年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和1999年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都是由他亲手升起,我问他:怎么能一秒不差?朱涛答:0.01秒都不能差。

对我来说,所有的报道都结束了,我已经没有心情来兴奋或为自己的报道打分,好几夜没睡了,报道的担子一卸下,困意就袭来。到达住地之后,和同伴谈了没几句,我就奇迹般地以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睡去。一觉无梦,连姿势都没有变,傍晚时才醒来,恍惚中,已忘了身在香港,这种感觉多少有些奇妙。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把深深的遗憾记述下来,这份遗憾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CCTV整个直播报道。

其实我们一直准备在驻港部队入港时,用全程直播的方式来报道,我们乘坐一辆红旗敞篷车,车上有各种仪器,我在车上把路途看到的情况,驻港部队进入的情况讲述出来,信号传到天上的直升机中,再反送到总部,然后大家在屏幕上直接看到。但是由于天降大雨,直升机无法升空,电视信号少了一个中转,全部报道计划付之东流。遗憾就留在那儿,让每一个人想起来心中都有点儿疼。

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红旗敞篷车很早就从北京开来,就是国家领导人视察军队时用的那种,而司机是从香港请来的,因为他熟悉香港的情况。我们在之前的演练时,每一次进入香港,都有香港传媒的采访车追随我们,因为红旗敞篷车对他们来说太新鲜了。每次过关,香港方面的工作人员都要和红旗车留影。一时间,这辆红旗车在香港成了绝对的明星车。

可关键时刻的大雨,却让这辆车落了难,敞篷车变成汪洋中的一条船,我们在车上浑身湿透不必说了,关键是隔一会儿就要舀一次水,一路就是这样过来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次部队入港的主体报道终于由于雨水而没能和观众见面,留下终身遗憾。

但是我知道,即使这个报道完成了,我们也不能拍着胸脯说给整个报道加上多少分。一转眼这次报道已过去了好几年,香港那一幕又一幕时常在我们很多人脑海中翻滚。

回头看当年,报道中很多遗憾已经无法更改,只能任人笑骂。过程中一些不是我们能左右的禁忌也没有必要说给大家听,因为电视报道效果就是要在屏幕上见,不管你屏幕背后有多少难言之隐。但如果你在屏幕上露出诸多的破绽,解释得再多也不过是推卸责任。对报道的遗憾归根到底在我们自己的缺乏经验,怨天怨地怨环境不如抱怨自己,而抱怨自己也不如咬紧牙关,在心中对自己说:“是的,下一次我会对得起你,观众朋友!”

香港回归报道是我们大型直播报道的里程碑,很长的岁月中,我都将带着略有遗憾的感激,深情地回望那一段日子,没有那些跌打滚爬的时光,就没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