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同父异母(第3/12页)

于是,父亲在成家的大潮中,看中了文工团员琴,最后又半抢半夹地把母亲抢到门下,然后开始了疙疙瘩瘩的日子。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一点也没有想过靠山屯的邱家丫头。邱家丫头真的在父亲的记忆中淡漠了,消隐了。当时十五岁的父亲混沌未开,他自己都整不明白和邱家丫头到底是咋样一回事。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父亲有理由忘却邱家丫头,甚至那一段梦一样的日子。

父亲这一疏忽,就引来了后面的一些矛盾和故事。

母亲琴嫁给父亲后,她一口气生下了林、晶、海三个孩子,林和海是男孩,晶是女孩。在这期间父亲又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役,在战争的几年里,父亲的职务从师长晋升为军长。也就是说,父亲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将军了。

父亲十五岁离开老家靠山屯,到现在一晃已经四十多岁了。四十多岁的父亲,早就习惯了戎马生涯,而忽略了家庭的温馨什么的。也就是说,父亲自从生下来,到现在,他没有体会到什么是家庭真正的温暖,以及大大小小的爱,留给父亲的却是永远的苦涩和艰辛。因此,在父亲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他仍没学会用怎样的心情和态度去料理妻儿,父亲觉得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到啥时说啥话,一旦把话说了,把事做了,剩下的一切就顺其自然好了。

在父亲不知如何对待家庭的时候,时光就一年年地过去了。在时光如流水中,父亲一如既往地忙碌,抗美援朝之后,便没有什么仗可打了,父亲觉得自己成了游手好闲的人,他怀揣空落的心,一次次在部队里出入,看着那些士兵在没有目标的天空下嗷嗷叫着操练,父亲觉得这样操练一点意思也没有。后来父亲就不看了,看得他心里生烦,父亲已经学会了打仗,正如农民会种很多的地,没有土地之后,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那些日子,父亲的心情一点也不美好,他看什么都不顺眼,回到家里也是这样。回到家里的父亲愁眉不展,咬牙切齿,这时林六岁,晶四岁,海两岁,三个孩子顺着下来,正是不知深浅讨人生厌的年龄。三个孩子在父亲心情不顺的时候,仍不知天高地厚,乱作一团,和那些没有目标而训练的士兵一样,嗷嗷乱叫。父亲大怒,高吼一声:都给俺住口!这一声喊暂时震住了孩子们,可没过多会儿,他们又忘记了,再一次掀起波浪,父亲再吼,这次便明显不如上次了,父亲还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于是他冲进孩子们的房间,不分黑白地乱打一气,打他们的屁股,打他们的脸,总之,把三个孩子打服了,不敢哭出声为止。

那些日子里,三个孩子是在父亲的暴打中度过的,父亲扼杀了他们的天性,他们弱小的天性夭折了。于是他们抽抽答答地找到母亲,想从母亲这里讨个说法,母亲没有说法,也就是说,在孩子的问题上,母亲一点权力也没有。在之前,母亲曾为父亲暴打孩子和父亲发生过冲突,父亲断喝母亲:不用你管,孩子是俺的,俺打死也愿意!

父亲的话深深地伤害了母亲软弱的爱心,她也孩子似的抽抽答答地哭起来了。父亲看到母亲这样,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自从和母亲结合后,他一直瞧不起母亲身上的小浪漫,例如母亲对着镜子化个妆,爱打扫个房间,饭前便后洗手什么的,都被父亲视为小知识分子情调,父亲看不惯这些。

父亲饭前便后从不洗手,大口地抽烟,大碗喝酒,母亲便一次次说他,试图改变父亲这些恶习,父亲不悦,怒道:费那个事干啥,俺又没用手摸屎。父亲依旧不洗手。

母亲一口气生了三个孩子,她无法在文工团唱歌跳舞了,她无可奈何地告别了心爱的舞台。母亲的梦想里仍留恋着青春年少时许许多多个美好的演出时刻,于是,她在闲暇里经常对着镜子愣神,她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回想着那些青春美好的岁月。有时,会伤感得流下几滴无奈的泪水。这都是父亲看不惯的。

孩子们在母亲面前没有讨到保护,他们无助又无奈,于是,在父亲回家那一刻,他们便老鼠见了猫似的缩在自己的房间里,连大气也不敢出。父亲一回家,孩子们便觉得眼前的天黑了。只要父亲一离开家门,孩子们便哄地从房间里蹿出来,一片解放区的天的感觉。有几次,孩子们围在母亲周围议论父亲,他们一致强烈地要求:搬出这个家,远远地离开父亲。

母亲满面愁容地面对孩子们说:我迟早有一天会和你们的爸爸离婚的。

孩子们不知离婚是什么意思,后来母亲又确切明了地说:我带着你们离开这个黄世仁。孩子这回听明白了,他们热烈地拥在母亲的怀里,打探母亲何时带着他们远走高飞,他们是一天也不想在这个家里呆下去了。

从那以后,孩子们便会经常和母亲幻想离开这里的时间,他们想象着离开这个家的样子,他们一次又一次激励着自己,直到他们长大,才慢慢不提这个话题。

后来父亲的心情有了好转,原因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最高指示。指示中说: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于是,父亲便又有许多事要作了,他一面操练着部队,一边提高着警惕。那时苏修、美帝是全国人民的假想敌,父亲在没有敌人的日子里简直无法活,现在一下子有了两个敌人,而且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父亲一下子来了精神。他整日里泡在部队里向下级布置这样或那样的任务,回到办公室后,电话铃声不断,不是上级指示,就是下级请示,中心的内容自然都是围绕老人家的最高指示。父亲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是日子,他脑子里的弦一直绷得很紧,有许多个晚上他干脆不回家了,就住在值班室里,他一边研究边防地图,一边接听电话。

在父亲整日不着家的日子里,是母亲和三个孩子最快乐的时候。母亲也有了好心情,她教三个孩子唱歌、跳舞、累了便教他们认字写字,家庭的氛围其乐融融。母亲在孩子们睡下后,还会拿起电话和昔日文工团战友们聊聊天,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母亲有许多话要向朋友倾诉,同时也有许多事情需要了解,母亲就聊得很晚。母亲睡下后,总要做一个色彩斑斓的梦。

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家才像个家。

父亲有时回来,家里的气氛一下子就变了,刚才还有说有笑的,一下子便冷落下来。父亲不知道这些,他觉得一切都很正常。忙乱的父亲回到家里是来找母亲的,正值壮年的父亲是不能没有母亲的。当然,父亲回来的时间一般都在晚上,父亲的心情似乎也很美好,嘴里哼着“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歌,一边洗脸,刷牙。早在这之前,母亲就曾强迫过父亲做那事时一定要洗脸刷牙,否则,母亲说死也不让父亲近身。干这些,也是父亲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父亲做这些事时也并不认真,动静弄得很大,基本也就走个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