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缕深心(第4/10页)

到山门口时,沈周正等在那里,叫道:“小游,你还好么?”张小游却理也不理,径直进去了。

包拯道:“你站在这里做什么?”沈周道:“我是特意等在这里告诉你,董浩董公的女儿董平,你的未婚妻,人也在里面。”

包拯“啊”了一声,恍然有些明白过来。虽然他一直弄不大明白少女的心思,但看起来小游应该是在为这件事哭泣。可那天晚上,她听到他订婚的消息,明明是欢天喜地的呀,反倒是他自己,看到她高兴的样子后,心中很不是滋味。

沈周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说出了那句最令包拯心痛的话,道:“你该明白,小游是你的侄女,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事实。礼制摆在那里,又有什么法子呢?走吧。”

性善寺依山势而建,有三进院子,算不上什么大寺,最盛时也只有数十名僧人。寺内有口重约五千斤的大铁钟,钟声洪亮,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曾有游僧来到寺中,抚钟感慨道:“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颇见禅机。

最奇特的是,这口钟与商丘城中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音律一致,可以产生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性善寺钟声响起之后,又紧接着听到了钟楼上的钟声。因为钟楼方位在性善寺之西,所以民间有俗语称:“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

包拯和沈周进来禅心院厅堂时,不独见到了包母张氏和寇准夫人宋小妹,果然董浩夫人和女儿董平也在这里。董平生得一团和气,娴雅知礼,见过礼后,只安静地站在母亲身后。

包母很是高兴,道:“想不到拯儿今日会来,正好董夫人也带着千金来性善寺上香,这可是天作之合。”

董夫人也随口附和,又各自聊起一些包拯和董平小时候的事情。

包拯尴尬之极,正不知道该如何自处,张小游进来告道:“外面来了几名大官人,说是来见寇夫人的。这是拜帖。”转头递给沈周,蛮横地命令道:“你念给寇夫人听。”

沈周只得接过来,念道:“京东路转运司转运使韩允升、京东路转运司转运副使范雍、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康惟一、应天知府晏殊、南京通判文洎等联名拜会寇夫人麾下,谨祝……”

宋小妹道:“不必念了。小游,你去替我打发了他们。”张小游道:“是。”自沈周手中夺回拜帖,扬扬去了。

沈周忙道:“怕是小游一人不行,我和包拯去帮她。”顺手扯着包拯出来,一直走出禅心院才放手,长吁了一口气,道:“我只帮你这一次,后面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得去后院割些树汁,你好好想想要怎么应付现下的局面。”

包拯不解地道:“应付什么局面?”沈周道:“刚才在屋里,你连你的未婚妻董平都没有看上一眼,你自己说,这叫不叫局面?”摇了摇头,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竹管,寻来后院,预备割取一些老槐树的树汁。

性善寺后院的槐树是棵古树,历史比寺庙本身还要长。沈周来到树下,抚摸粗大的树干,心中略略有怀古伤今之感,只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割取树汁。

他倚靠着树干坐下,从怀中掏出那两截断镯来,琢磨着要如何修补粘接,好不负张尧封所托。

忽听得有人道:“沈公子好雅致。”却是宋小妹来到了后院。沈周忙起身行礼。

宋小妹道:“佛门清静之地,不必多这些俗礼。包夫人和董夫人正在商谈亲事,我便出来闲逛,不意在这里遇见公子。”一眼瞥见沈周手中的玉镯,很是好奇,问道:“那是碧玉手镯么?”

沈周道:“是。”见宋小妹目光异样,忙解释道:“这不是我的,是府学提学曹教授的千金曹云霄的。曹云霄不小心摔断了镯子,很是心痛,她的未婚夫张尧封便拿来找我,让我想办法粘好它。”

宋小妹道:“曹云霄?”沈周道:“嗯,就是传闻中的南京第一美人。夫人认识她?”宋小妹道:“不,不认识,不过我认得这只镯子。这是我相公当日送给我的定情信物。近二十年不见啦,想不到今日会在这里见到。”

沈周震惊得难以置信,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结结巴巴地问道:“夫人说这是寇相公送的定情信物?”宋小妹微笑道:“你不信么?镯子有一半是深色的绿,只在中间有一小块浅白的云状絮物。另一半是浅色的绿,中间偏右的地方有两道游丝一般的墨绿絮物。”

沈周忙将断镯拼好,仔细检视,果然一切细节均如宋小妹所言。她只是随意瞥见玉镯,并未索要近观,描述的特征却丝毫不差,当真是玉镯原主了。

沈周道:“这玉镯既是信物,对夫人意义重大,如何会任其流落在外?”宋小妹叹道:“不是流落,而是我主动将玉镯送给了一个人,当日相公也是在场的。”

往事历历,一起涌上心头——十余年前,寇准官任宰相,她则是宰相夫人,虽然她出身显赫,并不如何以富贵为意,但终究优雅闲适的生活还是令人舒畅惬意。那一日,寇准带着她回到家乡华州下邽省亲,华州百姓倾城而出,不绝于道,只为一睹本朝名相风采。人人争相上前,一个小女孩被挤得摔倒在路边,“哇哇”大哭起来。她从车窗望见,不知怎的,从来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她忽然涌动起一股莫名的母性柔情,急忙亲自下车,扶了那女孩子起来。小女孩穿得破破烂烂,用两只脏乎乎的手抹干了眼泪后,便径直盯着她手腕上的镯子,瞧得目不转睛。她温言问道:“喜欢吗?”小女孩点了点头。她又转头去看丈夫寇准,寇准也点了点头,她便毫不迟疑地褪下了那只名贵的玉镯,递给了小女孩。正当她要问对方的名字的时候,小女孩举起玉镯狡黠一笑,倏忽转身,钻进了人群中,飞快地消失了。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小女孩。尽管如此,她还是不能放心,又派人去寻找。后来有人来告诉她那小女孩姓叶,名叫都兰,是个没父没母的野孩子,专靠行骗为生,她才恍然有所明白。镯子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她和寇准都没有想过要去寻回来,只是那件事给她印象极深。她固然失去了一只贵重的玉镯,那小女孩子又失去了什么呢?她当时几乎是想要当场收养下她的。

沈周失声道:“呀,夫人说那个骗走玉镯的小女孩子就是叶都兰?”

这下轮到宋小妹惊讶了,奇道:“听沈公子的语气,莫非认识叶都兰?”沈周道:“算是认识吧。她目下不姓叶了,她叫崔都兰,是大茶商崔良中失散多年的女儿,新近才到南京认父从亲。崔府就在包拯家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