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2/13页)

这里我希望大家能注意,在这个事例中,拿破仑的计划显然源自1762年法国首相精心制定的方案,两者极为相似。拿破仑可能从法国档案中获悉,但纳尔逊可能毫不知情。

海军有上述的两种方针可选,可以逐离,可以引离。但我还需再次指出,就总体作战来说,海军是采取守势的,就其本身行动而言,则是采取攻势的。还可进一步指出,拿破仑给马尔蒙的命令正是如此。拿破仑写道:“欧洲的总局势已经发生转折,迫使我不得不放弃今年对葡萄牙的远征。”也就是说,他放弃了一次攻势战役,所以他规定了总的防御态势,保留一处攻势威胁,以此保卫巴达霍斯,以及萨拉曼卡所掩护的从法国至马德里的交通线。但萨拉曼卡在三年前就遭到约翰·穆尔爵士的威胁,严重地影响了拿破仑的计划,以致在关键时刻,他被引开了他的战略中心和战役要害点。

不论是设想的还是实际的征服,这样的形势恰好说明了海军同本土防御的关系。在上述例子中,一个国家一旦实际占有属地,就处于守势。如果由于需要或是策略错误,而把海军限制在港内或者使其紧靠港口,也使其处于守势,并将商业和属地同海外的交通联系拱手相让。美国在1812年,除了贸易破坏舰以外,没有往海外派遣任何海军。这并不意味着毁灭,因为国土较大的国家,可以利用本身资源,或通过与其陆地边境接壤的一些中立国家进行迂回贸易。如果它海岸线够长,那么敌人就无法进行封锁,由中立国货船运载的商业也不会完全遭受损失,虽然会承受一些屈辱和物资损失。一个大国则无须如此。任何本土海岸防御方案达到完备,海军就须达到强大或者能将敌人舰队逐离本土海岸,或是通过威胁敌方权益将其引开。只有这样运用海军,才能使海军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岸防御者。

我想介绍一个论点,这个论点完全适用于这里。这个论点我将在下一章中详细展开讲,即海岸要塞不应如通常理解地在职能上主要负责防御。海岸作用在于迫使敌人舰船与海岸保持一定距离,虽然它对陆的一侧是暴露的,甚至仅仅是防御的。一个能保证海军安全的设防港口,只有被当成要塞时,才具有防御性质,如同梅斯或美因茨。当要塞驻有一支野战军时,便能迫使敌人派遣一支兵力足够强大的分遣队与其对峙,防备守备部队发起进攻。

1812年的战争虽然不太成功,但是其中也有实例证明可以掩蔽海军舰队的港口具有这种进攻性质。驻泊在纽约港的由约翰·罗杰斯指挥的海军分舰队,就是一支能够进行攻势活动的守备部队,这支分舰队也确实发起过进攻。英国人得知它已经集结出航,但无法得知其意图。因为英国在美国沿岸的海军分舰队很小,只得将军舰集中,避免单舰与美国海军分舰队遭遇。这种无奈的集中,加上还要保护的贸易,英国分舰队只好放松对美国港口的监视,大部分返回美国的商船因此安全抵达。这种预期的防御效果,归功于罗杰斯采取的攻势游弋。这种持续不断的攻势活动的基础则是能够保护舰队的港口。否则,舰队就会像在旅顺口一样被摧毁,或者像在圣地亚哥一样被逐离。

沿此方向,我们来探讨海军究竟应该具备何等规模并得出正确的理解。海军的力量以及动员和维持机动的能力,应能使外国在考虑诉诸武力时,由于这支海军力量对其本土、属地、商业所造成的威胁而深感忧虑。这样的影响可有效地遏制战争,而战争无非是以另一种形式实施牵制。1900年,德国政府在其所通过的海军规划中,简明扼要地宣布官方对海军的期望:“德国必须拥有一支具有这样力量的海军,甚至对于最为强大的海军强国来说,同德国交战就会使其陷入危及其自身霸权的冒险之中。”不幸的是,德国这一旨在针对英国的海军规划使美国远远落后于德国。

具有控制能力的据点或据点配系[3],会成为任何攻势活动的目标,这是一条已经被证明适用于任何战场的战略原理。该战略原理还可以这样论述:向前推进,或作战正面,从始至终都应该尽力往前推进,并在其所有部分之间以交通紧密相连构成完整的配系。这样,这种配系中的一切,即位于作战正面后方的一切,都处于其控制之下,对其更有用,对其敌人则更危险。这会是他的资源,如果媾和时仍为他所有,在随之而来的讨价还价中,他就将处于优势地位。

1793—1815年法国革命和帝国战争期间,英国封锁法国和西班牙的各个港口,正是海战为这种作战正面提供了最重要的案例。部署在布勒斯特、罗什福尔、费罗尔、加的斯和土伦等港外的英国舰队,通过由巡洋舰编成的小分舰队互相联系,监视较小的港口,并在附近海面上搜索,这实际就是一条连续不断的作战线,而英国本土及殖民地和海上贸易的安全,正是得助于这种海上控制的功效。位于这一作战正面后方的区域,在各方面都能确保安全,其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英国商业损失微小(不及船运的3%)和敌人的所有入侵意图均以失败而告终。

舰队在海上保持的这种作战正面,相当于在陆上陆军凭借优势保持的作战正面。显然,如果能掌握附近的设防区域,这种优势就会更加明显。1796年,当拿破仑在向奥地利进军时,发现自己前进路线翼侧的曼图亚要塞的阻挡,就将阿迪杰河一线连同横跨该河的维罗纳要塞变成作战正面。维罗纳以相对较少的兵力便可顶住敌人的围攻,法国人可以在这里妥善地储存补给品,使战士保持高昂的士气。同时,这个要塞还能保证部队顺利从阿迪杰河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这些优势增强了法国陆军的实力。在阿科拉之战中,拿破仑以一支很小的守备部队守卫维罗纳,同时派主力乘夜渡过阿迪杰河下游,在挺进维罗纳的奥军的后方发起奇袭。拿破仑的冒险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缘于对要塞的成功运用。同样,一支处在攻势防御当中、敢于出击的舰队也需要一个设防港口的掩蔽。正如拿破仑利用阿迪杰河和维罗纳得以增强力量,借助阿迪杰河旁的加尔达湖向北延伸,从而控制了其后面的波河流域和意大利南部的全部资源;恰如英国沿法国海岸线配置其舰队,从而控制了海洋。

英国的这条海洋线同样可以借助强固港口加强,即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等本土港口以及直布罗陀、马耳他和马翁等海外港口。这些港口都不像维罗纳那样暴露,所以不易遭到攻击,并且可以就地得到补给、维修、改装等支援。一旦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港口可以为舰队提供掩蔽所,单艘军舰和劣势分遣队都可以在港内寻求保护。除了防御作用,这些港口还具备进攻能力。因为它们都靠近交通线,从而可以对敌人翼侧进行威胁。例如,直布罗陀和马耳他可对经过地中海的所有航线,普利茅斯和朴次茅斯可对通过英吉利海峡的所有航线,牙买加可对通过加勒比海的所有航线,进行翼侧威胁。同样,布勒斯特、加的斯以及其他港口可对英国向南航行诸线进行翼侧威胁。除此之外,英国还必须对它们进行遏制,恰如拿破仑必须遏制曼图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