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争已不可避免(第5/18页)

九龙山之战算是鸦片战争前哨战的揭幕战,在这场战斗中英军虽然伤亡不大,但清军的英勇作战,还是出乎了义律的预料。在义律的眼中,清军水师的战斗力简直不值一提,在中国这么长时间,他太了解清军水师的装备以及战斗力了。在开战之前,他坚信只要自己下令一开炮,清军水师会立即完蛋,可是结果却是自己差一点命丧黄泉。

长时间和中国人打交道的义律,十分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九龙山之战英军不败而败的结果,让心高气傲的义律并不服气,可是以英军现有的能力,又无法立即重新开启新一轮的战斗。而且英国政府就是否对华动武的问题依旧没有最终做出决定,因此义律决定采取缓兵之计,于八月七日致函澳门同知蒋立昂,提出要与澳门地方官员会谈,两天后该函转呈给了林则徐。

义律十分清楚,自己提出会谈的要求,林则徐携打胜九龙山之战的余威,是不可能轻易答应的。事实也证明了义律的判断,林则徐继续重申先前的三个“必须”,即英商如果有鸦片必须呈缴否则人即正法;必须交出杀害林维喜的真正凶手;空船和烟贩即日必须离开广东返回英国。林则徐特别强调:只要以上三个条件英国人全部办到,就允许英商船只停泊在尖沙咀。

对于林则徐重申的三个条件,义律最为反感的就是“如果夹带鸦片,人即正法”一条,本来就是想借谈判以作缓兵之计的义律,再次看到这条规定时,立即终止谈判。而林则徐也同时下令限英商船只在三日内或者具结,或者开回本国内,禁止在零丁洋面停泊滞留。

义律突然翻脸早在林则徐的意料之中,他预感,接下来义律还会有可能挑起军事摩擦,于是他在向道光皇帝呈报了九龙山之战的战况的同时,在奏折中也希望皇帝陛下能够重视英国这个对手,早做战争准备。

九月四日,林则徐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谕旨。看完后,林则徐的脸色开始阴沉起来,因为从谕旨中他看出来,自己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皇帝陛下充分的重视。

即有此番举动,若再示柔弱,则大不可,朕不虑卿等孟浪,但戒卿等不可畏葸,先威后德,控制之良法也。

从大体意思来看,道光皇帝勉励林则徐不必小心谨慎,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英国人周旋。可是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道光皇帝的这封谕旨,还停留在大清帝国处理周边宗属国问题的观念上。

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在对待朝鲜、琉球、越南等宗属国的问题上,一直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最终的目的就是巩固住大清帝国对这些宗属国的主导地位,也就是道光皇帝在上述谕旨中所说的“控制之良策也”。二百多年来,大清帝国对待宗属国恩威并施的策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一直很成功,甚至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前,大清帝国在这些宗属国的心中依然是神一样的存在。

可是英国并不是大清的宗属国,以处理宗属国的战略思维,来对待已经领先自己不止一个时代的英国,显然是异想天开。“控制之良策”这话本身,就说明道光皇帝在潜意识中并没有拿英国人当成一个会威胁大清国家安全的对手。显然九龙山之战给了这位皇帝极大的自信,所以他指示林则徐不必“再示柔弱”。然而他或许想不到的是,九龙山之战仅仅是中英较量中一个前奏中的前奏。

道光皇帝的谕旨,等于让林则徐对义律的态度继续强硬下去,在强硬中寻找能控制义律这头豺狼的方法,殊不知对待豺狼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如果仅仅是驱赶,豺狼肯定会再次前来。

义律无视大清主权的狂妄态度,不仅影响了中英贸易的正常开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损害了身在广州的英商的利益。当时的一部分英商不顾义律的禁令,表示愿意具结进口贸易,其中“达密斯戈”号商船上的英商首先表示接受具结,经检验无夹带鸦片,于九月九日报关入口,另一艘“萨克逊”号商船也决定在九月二十八日具结申报入关。

两艘英国商船具结申报入关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义律那里。自从九龙山之战后,义律便一直想找机会再次挑起争端,现在两艘英国商船无视自己的禁令,于是他立即以阻止英商船只入关为名,于九月二十二日率领“斯密”号和“华伦”号,载炮共计二十门,离开澳门直奔穿鼻洋。

义律带领船只在九月二十八日抵达穿鼻洋,这次由于远离清军岸边的炮台,又自恃有军舰和火炮作为后盾,于是便派人致书林则徐,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立即收回先前所颁布的一切禁令,承诺绝不攻击英国军舰,允许英国人回到澳门居住并恢复一切物资供应。

林则徐看完来使送来的义律书信后,一把扔在地上,双眼犹如冒出火光:

“你回去告诉义律,天朝官员是不怕恐吓的,具结还是打仗,让义律自己选择吧!”

言罢林则徐退入了内堂,只留下来使站在原地呆呆地发愣。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事到如今林则徐都必须是这样的态度:皇帝陛下已经给了指示,不必再示柔弱。而且作为一个具有十足民族自豪感的官员,在主权面前绝不低头不仅是林则徐的一贯作风,更是他的一份责任。

林则徐彻底将回旋的余地封死,义律也只得带着他的军舰继续前行,双方注定会再一次展开较量。九月二十八日,正当具结的英国商船“萨克逊”号报关进入之际,义律的“斯密”号拦住该船,迫令其调头返回。清军水师提督关天培正率领五艘巡逻船进行巡逻,见此情况上前查问,“斯密”号突然发炮轰击清军水师战船,清军其中一艘战船猝不及防,不幸中炮被毁,其中提标左营二号艇火药舱中炮燃烧,六名清军士兵不幸身亡。

当时就连正在报关的英国商船都不会想到本国军舰会忽然开战,更何况针对的对象是本就没有应战准备的清军士兵。这种只有海盗才能做出来的行径,激起了清军水师官兵们的极大愤慨,提督关天培当即下令对英国军舰展开反击,大小船只共计二十九艘一齐投入战斗,瞬间炮声隆隆,中英双方的第二次海上较量就此开打。

在开打之初,义律的军舰依靠船坚炮利,再加上本就是率先偷袭,一时间占得上风。后来,一名参加过穿鼻洋海战的英军士兵描述说:关天培的战船占据原地猛烈向我方展开炮击,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从距离上看,清军的火炮和弹药还是不错的,只是不能自由地升降,因此造成了打出的炮弹太高,大多数没有效果,只有少数落在了我方的船桅和索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