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第2/5页)

林灵素庆幸这个时间差打得非常之好。他挥挥手对眼线说,既然让你们盯着的那个人死了,你们的差事就算完成了。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去好生休息几日吧。那眼线领了赏银诺诺而退,自去与同伴饮酒快活。至于林灵素为什么雇他们跟踪于顺,于顺乃是何人,等等,他们一概不问、不说,也不想。这是从事此勾当者的规矩,也是他们的全身避祸之道。

于顺既死,破案线索再次中断。众捕快仔细勘察现场,所发现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是于顺咽气前挣扎着用一块瓦片在断墙上划下的一个字。这个字没有写完,但根据已完成的笔画推测,应该是个“林”字。因之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众捕快很是围绕着这个“林”字花费了一番精力。

但是到头来还是别无所获。汴京城开封府里姓林的百姓难以计数,而在与于顺有交往有关联的人当中,偏偏又连一个姓林的都没有。当时破案的科技水平相当落后,案发现场又没提供出其他信息,这就让人漫无头绪,无从查起了。那捕头与属下像没头苍蝇似的又忙活了月余,案情再无一点进展。

开封府尹一方面痛骂捕快愚蠢无能,真乃一群酒囊饭袋,一方面不得不将案件线索杳然的情况如实奏报赵佶。赵佶听了倒是没有动怒,他指示开封府尹,可令捕快抓住那个“林”字再继续查下去,同时赵佶自己也开始琢磨那个“林”字。

赵佶向李师师询问,是不是曾有过姓林的仇家,师师回答绝对没有。赵佶想到师师曾猜测,由于他宠幸师师,有可能令师师无意中结怨于后宫,就又思索后宫里哪个林姓嫔妃像是此案主谋。但想来想去,从种种条件上分析,所得的结论全是否定。于是乎在那一段时间里,那个“林”字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笼罩在赵佶头顶上,解不开丢不掉,纠缠得他神思恍惚昼夜不宁。

亲信太监张迪见状,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地向赵佶透露了一句话,说是据老奴所闻,前段时间东太乙宫的道士林灵素与安妃娘娘过从较密,曾数次入宫拜见过安妃娘娘。

这是张迪对赵佶的一个含蓄的提醒。他是宫中的老黄门,手下有些耳目,对宫里人物的行止动态掌握得比较全面及时。由刘安妃与林灵素的交往中,他敏感地嗅到了一股诡秘气息。联系到他对刘安妃、林灵素性格品质的了解,以及那个神秘的“林”字,张迪便对这两个人与镇安坊行刺案的关系产生了怀疑。当然他的这个怀疑是绝对不敢明说的,向赵佶简短地透露的这一句话,也是他出于对皇上的忠心,鼓足勇气才说出来的。

赵佶听出了张迪话里的意思,当时心中一动:莫非那个“林”字是指林灵素,那桩案子是林灵素与刘安妃的合谋不成?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觉得这个设想十分荒唐。以刘安妃、林灵素的身份地位,怎么可能行此卑鄙勾当呢?大宋朝历来崇尚道教,刘安妃请林灵素入宫来讲几次经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岂可疑神疑鬼乱做联系。遂未再向深入处想,亦未布置对此进行任何调查。

张迪见自己的话没有引起赵佶的重视,知道皇上不肯怀疑那两个人,也不敢再多嘴。

后因朝廷上民生军事、内政外交诸事繁杂,赵佶的精力不可能只放在那个案子上。开封府那边亦再无新鲜线索,对该案的追查便被搁置下来。如果没有刘安妃和林灵素的再次谋划行动,或许镇安坊一案就成了一桩永被束之高阁的无头死案。

刘安妃与林灵素针对李师师的新的阴谋策划始自半个月前。

自从镇安坊行刺案发生后,刘安妃的心境很是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的折腾。那一夜于宫院里观赏所谓瑞兆时,她见赵佶得到太监奏报匆忙离席而去,情知必为师师之故,料是林灵素的法术终于显灵,心里不禁一阵狂喜。及至消息传来,她方知那林灵素所施展的并不是什么道家法术,而是街头巷尾市井无赖皆可为之的卑劣行刺勾当,并且还没行刺成功。

当时刘安妃是又气又怕。气的是林灵素愚笨无能,竟然黔驴技穷到如此地步。怕的是从这个案件顺藤摸瓜追查下来,最终追究到她的头上。她很是惴惴不安了一段时间,表面上还不能流露出来,那一段日子真是难熬。所幸案子查来查去没查出结果,既没查到林灵素身上,更牵涉不到她刘安妃,她这才将一颗日夜悬挂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待到案子已如过眼烟云无人再提时,刘安妃才暗地召林灵素进宫,狠狠地将其训斥了一番。她说我的本意原是要你作法运功令李师师遭受天谴,你怎的竟使出那等卑鄙不堪的手段呢?幸亏那帮捕快头脑迟钝,查案无方,倘有精明之辈觑得破绽,寻出线索,后果将是如何?

林灵素汗流浃背地伏地解释道,贫道原也意图以道法惩治李师师,其奈百般作法无效。此非贫道法力不逮,实乃李师师有皇上龙威着力庇护,外力概难袭破。贫道于无奈中冒险出此下策,亦因效忠娘娘为民除害之心迫切,乞娘娘明鉴宽谅之。

刘安妃道,照你这么说,我便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妖姬媚惑皇上而无法可治了吗?林灵素道,办法总会有的,容贫道再思之。刘安妃叹了口气道,那你就回去想吧,想出妥善的法子再来告诉我。话虽这么说,这时候刘安妃已经不相信林灵素的能耐,对他不再抱什么指望,因而对惩治李师师已心灰意懒下去。

然而那个元宵灯会期间的月夜,刘安妃于宫中不期遇到了受燕青之托进宫找皇上的李师师,目睹了师师非同寻常的美貌和皇上对师师非同寻常的关爱,胸腔的妒火又不可遏制地被熊熊点燃。她终于又耐受不住再召林灵素进宫,询问他可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没有。

林灵素为了挽回刘安妃对他的信任,确也在费尽心机思考计策,而且已经有些眉目。蒙刘安妃召见,知道自己在其心目中还是个有用的人,甚是欣慰得意,遂殷勤禀道,贫道倒是已思得一策,唤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刘安妃问,此话怎讲?林灵素道,这件事想通了其实很简单,李师师所赖者乃皇上之庇护,若使皇上自己不再庇护她,反而要收拾她,那李师师的末日不就来到了吗?

刘安妃道,这话说得轻巧,你怎的就能让皇上去收拾李师师?林灵素道,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并须娘娘做些配合。说着,林灵素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设想对刘安妃讲了一遍。刘安妃考虑了一番,认为其计可行,就开始耐着性子等待林灵素所说的那个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