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一个全能型宰相(第3/3页)

短短十几天后,张说就顺理成章地顶了张嘉贞的缺,荣升中书令,成了首席宰相。张嘉贞气得咬牙切齿,逢人便说:“中书令的名额有两个,他张说何必非得踩着我的肩膀往上爬?”言下之意是双方大可以平分秋色,相安无事,不一定非要斗个你死我活。

可这显然是失败以后才会有的言论。在他没下台之前,就算张说想和他平起平坐,他张嘉贞肯干吗?

当然不肯。

所以说,人在台上和台下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其实,为官的道理大致跟挤公交类似。还没挤上去的时候会拼命嚷嚷,说上面还有位子,大伙再挤一挤。可一挤上去,就会冲后面的人吹胡子瞪眼,大骂别人眼睛瞎了,明明没位子了还挤,甚至恨不得踹下面的人两脚。

张嘉贞前后不同的心态,大抵如此。

张说与张嘉贞的二虎相争,就这样以张嘉贞的落败告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时隔一年多之后,二张之间又当面发生了一次摩擦。准确地说,是上演了一幕小小的闹剧。

张嘉贞罢相的第二年,又被玄宗征召回朝,就任户部尚书。玄宗为了化解他和张说的矛盾,特意命中书省设宴,为他接风洗尘。尽管张说很不情愿,可天子之命又不能违抗,只好硬着头皮出面作陪。两人一见面就大眼瞪小眼,现场气氛十分尴尬。勉强喝过几杯之后,张嘉贞突然借着酒劲发飙,冲到张说的面前破口大骂,甚至挽起袖子准备揍他,还好被源乾曜和王晙等人死死拦住,才没出什么大事。

堂堂宰相因权力之争而结仇,到最后甚至搞到当众打架,委实有辱斯文。满朝文武听说之后,都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此时的大唐百官们并不知道,张说和张嘉贞的矛盾斗争其实只是一个引子,在未来的帝国政坛上,宰相之间的纷争还将一次又一次地频繁上演。换言之,以张说复相,张嘉贞罢相为标志,开元初期那种宰相班子同心同德的良性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对玄宗而言,让张说取代张嘉贞,并不是他的决策失误,而恰恰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张嘉贞虽说是一个挺能干的大臣,在地方上颇有善政,入相后也以“断决敏速,善于敷奏”著称,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事务型宰相,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更不能满足玄宗对宰相的需要。

正如前文所说,此时的玄宗,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制定方向,统揽全局,渲染文治武功,铺排盛世风光的全能型宰相。而除了张说,还有谁更适合这个角色呢?

没有了。所以,历史注定要在这一刻,把文武双全的张说推上帝国政坛的巅峰,而张说也注定要在这一刻,把玄宗治下的大唐帝国推向历史的巅峰。

套一句很俗的话说,这就叫时势造英雄,也叫英雄造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