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敌国财产(第6/6页)

对第三帝国期间所获上述藏品的来源,弗利尔博物馆努力进行了认真研究。其中有一件青铜簋,1938年购于卢芹斋。卢声称他在中国发现了此物。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那件东西来自1935年的伯查德画廊藏品拍卖会。那是一场被强迫的拍卖会,德·海特从中买下了5件藏品。2000年,雅各布和罗莎·奥本海默的后裔,向弗利尔博物馆提交了那些藏品的所有权要求。在两人前往北京居住前,雅各布曾买下了伯查德的画廊。1933年,他们逃往法国。1941年,雅各布在流亡中去世。罗莎则先是被运往法国的德朗西,之后又被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1943年,罗莎在那里被残害致死。史密森尼学会对藏品来源的研究,支持了那个所有权要求。雅各布的后裔如愿以偿得到了赔偿。目前,那件青铜簋仍保留在华盛顿。

对德国的里特贝格市而言,弗利尔博物馆的那批藏品,属于最后的战争犯人。该市的研究表明,德·海特捐赠给里特贝格的4件藏品,同样购于1935年的伯查德藏品拍卖会。美国人又找到了雅各布的后裔,对4件中国文物按当今市场价给予了赔偿。伊斯特·蒂萨·弗兰奇尼是历史学家,她曾受雇于里特贝格市,对德·海特相关文物的来源进行研究。如她面对《新苏黎世报》采访时所坦言:“博物馆有点儿像钻石。它们的今天和过去,都必须完美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