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长城上的希望之门(第6/8页)

吉赛尔女士是一位买卖人。她的经历与其展品一样妙趣横生。1962年,她曾是比利时的激进分子,刚获得有关17世纪文学专业的学位。作为朝圣者,她抵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她回忆道:“我和丈夫来到了北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300名‘毛派’理想主义者居住在和平宾馆。”作为外国人,她被限制在方圆4英里(约6.44公里)范围内活动。因此,在三年时间里,她骑自行车逛遍了北京东倒西歪的附近街区,发现可以花小钱买到珍贵文物。与中国艺术的邂逅,“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同时,中国的宣传部门对她掌握多种语言的天赋印象深刻。于是,吉赛尔变成了“北京广播的金嗓子”。

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促使吉赛尔幡然醒悟。此后,她沉溺于艺术史研究,一度成为史密森尼学会的访问学者。在寻找重要中国文物方面,她开始与保利集团决斗。多年以来,吉赛尔坐镇布鲁塞尔,专门结交西方重要收藏家(及其后裔),经常比其竞争对手抢先一步。用她的话讲:“保利有钱有势,无所不知。你必须不断回头张望。拍卖是一个极度令人嫉妒的生意。我能发现别人找不到的东西,我认识他们不认识的人。”

吉赛尔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她的个性。早年,她吸引了伦敦拍卖界“鹰眼”观察家杰拉尔丁·诺曼的关注。1996年,诺曼曾如此描述过吉赛尔:“她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女人,极具个性,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目前,吉赛尔已年过花甲,仍是一位活力四射的斗士,在探寻青铜塑像方面尤为如此。“拥有伟大青铜塑像,是中国最高权力的传统象征。”2005年,吉赛尔对某位记者说,“保利从世界各地征购伟大艺术品,原因正在于此。那会增强它在国内的权势。”

2014年,仿佛是印证吉赛尔的先见之明,保利集团宣布将花费多达10亿美元,从底特律艺术博物馆购买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艺术品。当时,底特律市面临破产,正在寻找180亿美元还债。该市将底特律艺术博物馆的各种珍藏,视为一种潜在资金来源。撰写本书时,一些基金会已向底特律市提供了所需款项。但是,本书作者还是毫不吃惊地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了这样的标题:《红色中国购买破产汽车城的艺术珍宝》。

随着所有上述事情的发生,2014年1月13日,一份重要外交协议在低调中完成。华盛顿和北京宣布,将双方2009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续签五年,继续禁止美国进口中国古代文物。此举源于美国国务院文化财产顾问委员会的建议,考古学家和反贸易风的律师把持了那个工作小组(在谅解备忘录的批评者看来)。说到对签署协议持不同意见的人,凯特·菲茨吉本属于他们的代表。她是律师,写过6本有关亚洲艺术的著作。她反对那个协议,认为它是基于一个乐观前提:即此类禁止进口有效,以及文物出口国会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进行积极保护。“中国不具备那些条件。”她争辩道:

没有证据表明,美国限制进口对中国国内文化损失,或过去5年改善文化交流产生了一丁点儿影响。中国能够针对本国公民实施严格的法律。然而,它在严厉惩罚盗墓喽啰的同时,又鼓励精英经营国内交易。中国相关部委继续严控并经常严格审查出境展览,要求支付高额展费。禁止进口的唯一结果,是美国公民和机构不能进口或收藏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自由交易的文物。

尽管如此,2009年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来,中美两国在以下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其一,中国文化旅游;其二,中国大陆艺术博物馆建设;其三,中美双方旨在促进特别展览和提升双方专业技能的交流。总而言之,那些相互关联的发展,将会大大改变长期的游戏规则,人们有理由预期,中美两国将迎来双方开展有效合作的新时代(或许未必如此,我们在此谨慎地两面下注)。

2012年12月,在美国国务院、中国中央美院和中国对外人民友好协会支持下,中美两国20多家主要博物馆的馆长,在纽约参加了亚洲协会的论坛,共同讨论大家的明天,为未来增添了希望。论坛的最终报告,强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根据美国商务部一份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赴美旅游者的数量增长了53%;2012年至2016年,来自中国的游客预计增长273%;中国成为赴美旅游的最重要贡献者。如馆长们所述:“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全球观众中,中国游客已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已接近法国游客的数量。”(报告补充道:与美国利益互补的是,“美国学校的第二外语教育呈下降趋势,唯有中文逆流而上”。)

与此类似的现象,还表现在中国博物馆的建设和扩建上,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增长。1949年,中国仅有49座博物馆,许多在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然而,随着党的路线改变,2009年,中国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至2015年,中国博物馆建设数量达到3500座。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思想和灵魂”,也确实是一个“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实际上,中国在三年之内,已实现了五年规划的目标。2012年这一年,中国新增了450座博物馆,使博物馆的总数达到了3867座(据美国博物馆联盟统计,与中国相比,美国目前有17500座各类博物馆)。

在过去20 年里,中国建造了数千座博物馆,由斯蒂文·霍尔及其助手们设计建造的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属于其中之一。它体现了现代主义雾与水的视觉效果。摄影:刘钢

据《经济学家》杂志2013年12月报道,中国博物馆建设的结果,成为“一种大兴土木的建设,已偏离了博物馆本身”。一些新博物馆的建设,正跻身于房地产开发行列。另外一些,则是私人运作的美术馆,有的为传统目的建造,有的追求大胆的现代主义。前者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后者如龙美术馆。两者都位于上海,在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龙美术馆的创建者,是富裕的收藏家刘益谦及其夫人。上海当代美术馆,属于上海市首家当代艺术公共博物馆。显然,中国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与中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紧密相关,反映出中国各城市为提升自身特质展开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