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迈出了第一步(第2/3页)

在立陶宛议会通过立陶宛独立决议前,苏共已经意识到重新当选的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将通过建立独立自主的立陶宛国家的决议,为此,吉连科、梅德韦杰夫、马斯柳科夫、拉祖莫夫斯基[87]于1990年3月5日就采取紧急措施反对立陶宛脱离苏联给苏共中央提交报告,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3月6日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反对立陶宛脱离苏联的决定,提出的措施主要有:①在《消息报》上发表有关立陶宛分立主义势力的打算和决定脱离苏联可能产生的经济及别的后果的材料。②通过苏联最高苏维埃就立陶宛打算脱离苏联问题发表的声明。③(在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届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日程被确定的当天)通过并公布在苏联部长会议关于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苏联公民及联盟所属的组织)的利益的声明,即由于即将通过成立独立自主的立陶宛国家的决议,苏联政府打算在立陶宛内实施的措施。④审议关于保护在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财产措施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⑤审议关于在苏联人民代表第三次紧急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在“各加盟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程序的苏联法律”通过前,暂停执行苏联宪法第72条的建议问题。⑥组织一系列大众新闻媒体的活动(举办中央电视台的“圆桌会议”并在报刊上发表一系列文章——按专门的计划),总题目是:匆忙通过这个共和国退出苏联的分立主义的决议将给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居民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带来的消极后果。⑦补充审议在通过立陶宛退出苏联的决议的条件下,围绕苏联共产党立陶宛临时中央委员会(拥护苏共纲领派)可能复杂化的政治局势问题。[88]这些措施基本上是政治与法律层面的,对于根本不把苏联法律放在眼里的立陶宛分离主义者难有约束力。

1990年3月15日,苏联第三届人代会否决了立陶宛最高苏维埃的决议,决定委托苏联总统、苏联最高苏维埃和苏联部长会议保障立陶宛境内每一个居民的合法权利,3月21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一项关于在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保障苏联公民权利和维护苏联主权的命令,但立陶宛根本不予理睬,仍然自行其是。在3月22日讨论形势时,瓦连尼科夫将军建议对立陶宛实行紧急状态、总统治理、派遣军队等措施,戈尔巴乔夫不予考虑,他要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1990年4月3日匆忙通过了退出苏联法,实质上是一个限制加盟共和国退出的法律。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经济封锁迫使立陶宛屈服,1990年4月15日,对立陶宛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提高石油天然气的价格,对许多重要商品禁运。结果却适得其反,损害了中央的形象,加剧了立陶宛反抗联盟的情绪,他们召回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中的立陶宛籍人民代表,并宣布建立自己的军队。立陶宛共产党发生了分裂,大部分归顺到独立力量一边,小部分转入地下。戈尔巴乔夫对此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他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苏联的宪法和维护统一。“戈尔巴乔夫的犹豫不决,促使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领袖越走越远”。[89]4月末立陶宛方面表示要与中央对话,“立陶宛不反对将独立宣言解释为一个视共和国地位为‘革新后苏联的参与成员’的文件。这一方案的具体实现应当与联盟商定,分阶段进行。这是寻求实际解决问题的基础”。[90]在立陶宛代表团与中央代表团的谈判中,双方的立场都很强硬。

在立陶宛独立的同时,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也于1990年3月30日通过向独立过渡的决定,5月8日改国名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也于1990年5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改国名为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1922年共和国宪法。尽管戈尔巴乔夫一再宣布他们的独立是非法的,但无法阻止他们走上独立之路。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效应在苏联起了示范性作用。

1990年10月4日,立陶宛通过《叛国法》,规定立陶宛共和国公民如果主动参加“其他国家”或者“外国组织”,旨在破坏立陶宛主权的活动,将被剥夺自由15年,或被判死刑并没收个人财产。1990年11月20日立陶宛议会通过了组建国土保卫局的决议,实际上承担国防部的职责,开始组建军队。由于商品极度短缺,立陶宛政府被迫于1991年1月6日傍晚大幅度调整商品价格,第二天街头出现了抗议活动,一些大企业宣布罢工。1月8日,维尔纽斯市街头被不满的群众挤满,形成了以“统一运动”、拥护苏共的立陶宛共产党人和工会为一方,以拥护分离的“萨尤季斯”、“立陶宛自由联盟”为另一方的对抗。为了平息事态,议会通过了撤销政府调整价格的决议,普伦斯克涅—布拉藻斯卡斯政府辞职。

对于波罗的海三国不断发展的独立倾向,从1990年底开始,戈尔巴乔夫也曾倾向于用强力手段解决。1991年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向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立陶宛恢复苏联宪法的效力,立陶宛没有答复。立陶宛内部要求立陶宛留在苏联的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救国委员会。国防部长亚佐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认为局势可能失控,“萨尤季斯”与救国委员会可能发生冲突,要求实行总统治理。1991年1月11日立陶宛“民族自救委员会”成立,他们向常驻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卫戍区和波罗的海军区求援。军队于1月12日控制了维尔纽斯电视台,当夜,坦克开进了维尔纽斯,13日凌晨1时30分,坦克包围了立陶宛电视台大楼,克格勃特种部队强行占领了这座大楼,有14名立陶宛人和1名特种兵战士死亡;军队在进攻议会大楼时,遭到群众阻挡而停了下来。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主席兰茨贝基斯号召市民抵抗,保卫立陶宛共和国,苏联其他共和国也声援,国际社会反响强烈,美国、欧洲许多国家,日本等都发表声明,指责苏联在立陶宛用兵。在内外压力下,维尔纽斯卫戍区部队撤回了兵营。这次事件挽救了正在丧失威信的兰茨贝基斯等民族分离势力,转移了人们对他们提价政策的不满,损害了苏联的形象,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民主受到暴力镇压的印象,立陶宛共产党以及一切被公众认为同这次事件有关联的力量实际上被消灭了。

叶利钦等民主反对派借立陶宛事件对戈尔巴乔夫等人进行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叶利钦飞到了爱沙尼亚,与波罗的海三国的最高苏维埃主席一起商讨对策,表示相互支持,并呼吁联合国秘书长召集紧急会议。1月20日“民主俄罗斯”运动在莫斯科组织20多万人参加的游行,声援立陶宛,要求苏联总统、国防部长辞职,要求俄罗斯有自己的总统和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