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迈出了第一步(第3/3页)

在这一背景下,戈尔巴乔夫开始逃避责任,他声称自己对使用军队一无所知,国防部长亚佐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也声称没有下令动用军队。雷日科夫认为,没有戈尔巴乔夫的同意,军队不可能参与。[91]“为了控制当地局势,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瓦连尼科夫被紧急派往维尔纽斯。瓦连尼科夫将军和驻地军官进行交流之后,马上建议在立陶宛实施苏联总统直接管制,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他的建议”。[92]戈尔巴乔夫在1月22日的讲话中说:“发生在维尔纽斯和里加的事绝对不是总统的路线,正是为了实现这一路线才实行总统制。因此,我坚决驳斥围绕这一问题的所有投机、所有怀疑和诽谤。”他要求政治组织通过法律的途径获取政权,不要使用武力。[93]

关于立陶宛事件,经过多年的调查,立陶宛法庭于1999年8月宣布对立陶宛共产党6个前共产党人士进行长期监禁,其中包括立陶宛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布罗季亚维丘斯和中央部长叶尔莫拉维丘斯,其罪名是参与“民族自救委员会”和领导苏联特种部队。但圣彼得堡出版的《记者调查》证实,是“萨尤季斯”的战斗队员制造了1月12日晚的流血事件,他们是从电视塔附近建筑物的顶部向人群开枪的。[94]立陶宛事件,为民族主义分子制造了反对联盟的口实。

法律手段不起作用,军事手段行不通。维尔纽斯事件的后果是严重和长远的,这一事件被叶利钦充分利用,“正是维尔纽斯事件促使叶利钦及其控制的最高苏维埃发表声明:必须建立自己的、俄罗斯的军队,这激起了‘联盟中央’拥护者的营垒大发雷霆。同时应当指出的是,维尔纽斯事件还产生了另一种结果:它促使叶利钦及其他共和国的领导人签订共和国间的双边协定——顾及每个伙伴的利益、以每个共和国在其境内最大限度主权完整为前提的协定”。[95]1991年2月9日,立陶宛举行全民公决,90%的公民投票支持国家独立。此后,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已成定局。

如果仅仅是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本不会对整个联盟造成什么伤害,它们三国人口只占苏联总人口的2.8%,也不拥有重要资源。然而,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进程起了示范性作用,大大鼓舞了其他共和国民族主义的发展,1989年9月乌克兰“鲁赫”成立,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塔吉克、吉尔吉斯等都出现了民族冲突。1990年以后苏联经济状况恶化,苏共和联盟中央机关的瘫痪,助长了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一些人开始认为,只要脱离苏联,人民就会过上好日子。民族主义逐渐演变成了分离主义,但这些民族分离主义并不能动摇苏联的根基,最后埋葬苏联的是俄罗斯的民族分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