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九章 从《聪明的一休》说起(第2/4页)

可以这么说,从有日本列岛的那天开始算起一直到今天,除了历代吃人饭干人事儿却愣是要把自己当神的天皇外,地位最高且手中权力最大的,当属足利义满。现在的日本首相也绝对比不上他,你见过今上天皇拜小泉纯一郎当爹的吗?你见过明治天皇叫伊藤博文爸爸的吗?没有吧?

最后是那个桔梗店老板,这人在动画里的身份就是一开杂货铺子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

可越是乍看之下平淡无奇,就越是会让人起疑——那蜷川新右卫门再怎么也是幕府大将军直属的高级武士,凭什么就会被一个卖锅碗瓢盆的老头儿欺负得到处乱窜频频呼救?而且贵为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为什么会时常跟一做小生意的家伙混在一起喝茶赏花?

唯一的原因就是,桔梗店老板绝非一般人。

那么他是谁?

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一放,先重新回到历史主线,从明朝刚建立那会儿开始说起。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创建了大明之后,四海之内焕然一新,到处是一幅幅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海外情况不容乐观,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沿海不太平,这主要是因为倭寇。

倭寇,就是日本来的海盗,主要活跃于朝鲜以及中国沿海。在明朝建立初期,倭寇干的清一色是杀人放火的勾当,而且极能打,就算是刚刚赶走了蒙古人的明朝正规军,也很难在他们身上讨到便宜,所以让朱元璋非常头大。

头大之余,他想到了以倭制倭的计策,于是便仗着大国威风,写了一道口气极为严厉的文书给日本,表示倭寇是从你们家跑来害人的,所以你们有义务收编,若是不从,我即刻就派天兵渡海,踏平你那日本列岛。

当时日本正好南北分裂,这封手书被送到了南朝朝廷的手里,接信人是时任镇西将军的怀良亲王。

自从忽必烈两次征日都大败而回之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较之以往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至少不会像前朝那样,把中国当作高不可攀的天朝大国了。所以在读完朱元璋的那封气焰嚣张的亲笔信后,从来就不是什么善茬儿的怀良亲王即刻回帖一封,口气相当地不卑不亢,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自古以来,不是只有你中华帝国才有皇帝,蛮夷部落也是可以有首领有大王的,所谓天下,也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你看我们倭国,方圆不过三千里,城池加起来也就五六十,尚能安居乐业,你们泱泱中华,明明方圆数百万,为什么还要跟我们这么个弹丸小邦过不去?再说了,你们中国古代有那么多仁君贤王,你们何不学学他们?我知道,大明朝有雄兵百万,能攻城略地,可我倭国也不是没有勇士和城墙;论文的,我们学过你们的孔孟之道;说武的,我们也会你们的孙子吴子;你们真的要来,我们是绝对不会轻易投降的。不过,你发兵之前可得想清楚,打赢了我们,那叫胜之不武,可若是万一不幸步了前朝的后尘呢?那可就丢人丢大了。顺您之意未必生,逆您之旨也不见得亡。反正,万事以和为贵,大家过太平日子,岂不是更好?

信送到南京,朱元璋一边念一边气得手抖。

可冷静下来仔细一想,似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当年蒙古人如日中天,眼瞅着都要统一全球了,却也没那能耐把日本给打下来,更何况自己刚刚开张,根基尚且不稳的大明王朝,还远没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地步。

于是就只能先忍着了。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太祖朱元璋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设立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就标志着中国自行了断了本国的对外官贸;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再次重申,严禁沿海官民跟外国接触;洪武二十年(公元1394年),明太祖下令,禁止民间使用外国货,等于是彻底取缔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这便是著名的“大明禁海令”,其严格程度令人发指,用当时的话来讲,叫“寸板不许下海”,最狠的时候连渔民下海捕鱼都不让。

朱元璋要搞海禁的动机,除了坚壁清野、严阵以待,不让倭寇有可乘之机外,还有一个普及率较广的说法认为,他是个典型的重农轻商之人,在他眼里,农业就是生产力,唯有种地才是王道,因此出海商贸全然是不必要的。

这应该算是污蔑了吧。

其实明太祖搞海禁的最大原因是保家卫国,不光从倭寇手里保国,还为了关门抵制当时已经进入航海时代,并在五大洋上乘风破浪的西方列强,姑且不论这方法对还是不对,至少动机如此不会有错。

事实上明朝绝非是一个因排外而自我封闭的朝代,不然也不会有郑和下西洋、玉米番薯的引进以及白银大量流入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大明正是察觉到了当时世界的巨变,敏锐地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这才采取了闭门谢客的做法。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自以为关起家门就万事大吉,这仍是小农思想。

有必要插一句的是,大明海禁,对于日本而言是一道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令,这意味着日本立国数千年来,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政策走向——虽然并非良性的。

元中九年(公元1392年),足利义满结束了日本的南北对峙,重新统一列岛。

随后,他立刻开始和大明王朝套起了近乎。

应永八年(公元1401年),足利义满以准三宫的身份派出了特使祖阿和尚,带着国书和贡品来到了南京,几乎把能说的好话都给说了一遍,然后向明朝皇帝表示,我日本愿意跟你大明共进退。

当时朱元璋已经驾崩了,接班的是其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这人比起他爷爷来,性格要温和得多,自然也好说话。一看日本人那么诚心诚意地来进贡了,他就大发慈悲地以宗主国的名义册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足利义满在收到了建文帝的册封文书后,明面上回信一封以表谢恩,但实际上直接就把那东西拿去压了箱底,生怕让人给瞅见——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天皇的主意,这一大和民族的光荣传统,朱允炆或许不明白,但足利义满却时刻牢记在心。

朱允炆是个老实人,见日本人那么亲热,只当他们是真心实意,于是便说那好,既然你这么有心,就帮我把那些成天在海上飘荡的倭寇给消灭了吧。

足利义满一口答应,表示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

当然,这话说过也就当剿过了,毕竟倭寇活跃在中国的沿海一带,足利义满要真带着大军跑江浙沪闵去剿匪打仗,那明朝人该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