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士兵的信仰冲突与服从

我们的国家只是刚刚迎来了黎明。不要脱下军装,继续奋勇向前。为了正义的和平,为了人民心中渴望的繁荣,将你的目光投向那些尚待征服的生命中的伟绩,并战胜人类的所有战争与错误。

伍德罗·威尔逊,葛底斯堡演讲,1913年7月4日

1901年9月6日,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总统在纽约被无政府主义者利昂·乔尔戈什(Leon Czolgosz)枪杀,于1901年9月14日去世,这一事件以最悲惨的方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几乎就在整整20年前,1881年9月16日,另一位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James A. Garfield)也死在了暗杀者的子弹下。自1865年亚伯拉罕·林肯遭受暗杀以来,在那一代被内战所影响的领导者中,麦金利是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被暗杀的美国总统。加菲尔德和麦金利都是内战中联邦军的老兵,实际上从1868年开始,每一个当选的总统都是如此。加菲尔德的内战经历尤其突出。在1863年底进入政坛之前,他已经被提拔到少将军衔。相比之下,麦金利是继林肯之后第一位在内战中未曾当过将官的共和党总统,但是他的政治生活在那场战争中就已经开始了。年仅18岁时,麦金利就加入了俄亥俄州志愿步兵团,战争结束时,已经受封为荣誉少校。

麦金利的内战生涯在1896年的总统竞选活动和最终胜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那次选举中,他的对手是人民党/民主党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布赖恩年仅36岁,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党派的所有总统候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年轻恰恰是他的短板。1896年,美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货币稳定。美国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将自己的信任托付给年轻的一代。在竞选过程中,一幅著名的漫画描绘了麦金利穿着内战军装的模样,而在这幅漫画的另一边,布赖恩还躺在摇篮里(图42)。它所传达的信息十分明确:相较于一位仅仅充满野心的年轻人,把国家事务交给一个在战争熔炉中锻造过的人显然更为妥当。

实际上,1896年的总统选举在很多方面都唤起了内战的回忆,一些之前在联邦军队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包括参加过葛底斯堡战役的丹·西克尔斯(Dan Sickles),以及后来领导过自由民局的奥利弗·奥蒂斯·霍华德(Oliver Otis Howard),都是麦金利的支持者。西克尔斯和霍华德都是伤残退伍军人(前者在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后者则在前一年的半岛会战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他们有力地提醒了人们去关注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在1893年美国经济衰落的背景下,麦金利的竞选阵营唤起了人们对于美国在内战冲突中那些艰难境况的回忆,并强调美国的经济稳定乃至社会稳定都要依靠“健全的货币政策”(sound money)。他们辩称只有美国保持商业导向的金本位制,这一目标才可以达成。相反,布赖恩的竞选阵营则提倡采纳银本位制。自从美国于1859年在内达华州发现了“卡姆斯托克矿脉”之后,美国的银产量便十分丰富了。他们认为银本位制将会增加货币供应,同时减轻联邦和邦联双方内战遗孤、退伍军人等群体的经济压力。在总统选举的过程中,这些人经常会成为很多政治漫画的主人公。

图42 《致命的对比》(W.A.罗杰斯)。这幅漫画刊载于1896年8月29日《哈泼斯周刊》的封面。麦金利与布赖恩在1896年和1900年的总统选举中交手过两次,并且都是以麦金利获胜告终。除此之外,两人在1900年大选的选票差距甚至比1896年更大。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印刷品与照片部友情提供(LC-USZ62-97504)。

当时的美国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这场有关货币的讨论显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不过,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也体现出美国在货币稳定和国家精神稳定层面存在一种更为根本的分歧。并且,这种分歧绝不仅仅是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党派政治的分野。民主党中包括了一些“金制投机者”,同时也存在潜在第三方:人民党。人民党起源于1876年的农民联盟,他们的核心选民集中在美国农村地区,这些人受到农作物价格下降的严重打击;在美国工业和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又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除此之外,1870年以来的移民潮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因此,在1896年总统竞选时,最重要的标准已远远不仅是金融问题。这场选举所产生的影响也远远不止政治领域,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使得政治领域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更广泛的反响。

1896年的总统竞选活动在态度和形象方面既富有感情,又激烈澎湃,这一点在民主党阵营中尤其突出。就在多大程度上吸收人民党的政治纲领、提名布赖恩作为总统候选人和保留两党制政治体系这些问题上,民主党人的意见和以往一样大相径庭。人民党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意见也并不统一。所谓的“联合论者”支持加入民主党的决策,然而更激进的人民党则更倾向于凭借自身力量扩大其政治势力。在芝加哥举办的民主党候选人提名会议期间,很快就可以明显看出联合论者的主张更可能是最后的结果。这本身代表了美国政治体系的一种区域性转变。西部的经济腾飞和南部的政治复苏加起来构成了民主党提名会议上的“芝加哥纲领”,无疑挑战了传统的权力结构以及东部城市对于全国的影响力。布赖恩明显代表了西部的声音,为“那些面对所有荒野的危险、让沙漠如同玫瑰一样绽放的坚强的拓荒者”发声。[1]不过,不是所有民主党人都欢迎在民主党的纲领上加上人民党的条目。对于一些人来讲,布赖恩本人和他信奉的理想都太过激进(见图43)。《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主笔人之一、前密苏里民主党参议员J.B.亨德森(J. B. Henderson)就谴责芝加哥纲领,认为这代表了“各州抵制联邦权威这一旧信条”的复兴。亨德森宣称,如果事实证明各州自己的权利和脱离联邦的自由是一对双生的幽灵,民主党就应该“效仿1861年那些人的做法。我们当时只要求保留华盛顿等人制定的宪法。我们现在要保护它……就像我们在1861—1865年间所做的一样。”[2]

这些人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颇具资历,但他们的观点也没有帮助反对布赖恩的民主党人取得胜利。在借助过去唤醒今人的问题上,建国国父们显然要胜过内战时期的这一代领导人。从本质上讲,这也是布赖恩的竞选策略。他高举杰斐逊提出的农业美国梦(如果算不上是田园牧歌式美国梦的话),强调支持美国农民的重要性。布赖恩批评了金制标准给“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辩称“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人类的事业”。他将这场标准之战描述为“兄弟相残、父子相争”、“没人再会顾及爱、相熟、交往这些最温暖的纽带”,并承认其中笼罩着内战的阴影。布赖恩认为,这并不是一场卷土重来的“州际战争”,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场“闲置资本及其拥有者”与“苦难大众”之间的战争。布赖恩借用爱德华·贝拉米在《回顾》一书中的祷词表达了对于金制投机者的蔑视,并在当时的选民中引起共鸣:“我们不该把带刺的王冠戴上劳动人民的额头,也不该把人类钉在黄金的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