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荡的年月(第4/4页)

阿力麻里地近海都控制下的塔剌思河流域。元朝势力深入西北,威胁到西北叛王立国的基础,他们与元政府的矛盾也加剧了。至元十二年(1275)春,忽必烈“敕追海都、八剌金、银符三十四”(注:同上书,第160页。其时八剌已死。)的事件是双方关系恶化的象征。

为了应付日益增大的海都和察合台汗国的威胁,同年夏忽必烈诏安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皇子北平王镇北圉”。(注:元明善:《丞相东平忠宪王碑》,《国朝文类》卷24;参见《国朝名臣事略》卷1之2,及《元史》卷126,《安童传》,卷203,《方技》。)根据汉文史料和波斯文史料记载,那木罕所指挥的军队主要是蒙古诸王的部民,除了那木罕本人和其兄弟阔阔出所统辖的忽必烈家族自己的属民组成中军以外,还有大批原阿里不哥的追随者、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子侄辈诸王,例如蒙哥之子河平王失里吉,拖雷之子岁哥都之子脱脱木儿,阿里不哥之子明里帖木儿、药木忽儿,蒙哥之子玉龙答失之子撒里蛮,拖雷子拨绰之子牙忽都,及阔列坚系宗王忽儿霍台等部民组成的右翼集团,和铁木哥·斡赤斤之孙札剌忽等组成的左翼集团。这些北边诸王在阿里不哥失败后,虽然被迫投降忽必烈,但怨恨并未能消除。尤其是阿里不哥诸子保留了他们的封地,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有实力起事。

至元十二年(1275),忽必烈派昔班出使海都,要求海都罢兵置驿,得到海都的允诺。但辅佐那木罕的丞相安童的军队违约突袭前窝阔台汗国之主、贵由之子大名王禾忽,迫使禾忽起兵叛乱,一度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占有了斡端和可失哈儿。(注:《元史》卷9,《世祖纪》,第177页;卷134,《昔班传》,第3247页;《牙八剌哈和把骚马传记》,布吉英译本《中国皇帝忽必烈的僧人》(The Monks of Kubilai Khan Emperor of China,tr.by E.A.Wallis Budge),伦敦,1928年,第138—139页。)同年,都哇的军队兵临火州城下,围攻达六个月之久,元军被河西叛军阻隔,不得增援,畏兀儿亦都护被迫纳女请和,方才换得都哇退兵。(注:虞集:《高昌王世勋碑》,《道园学古录》;《元史·巴而术阿而式的斤传》。)这些动乱严重地动摇了元朝西北镇戍体系。

至元十三年秋(1276)(注:汉文史料对脱脱木儿、失里吉等人叛乱的时间有至元十二年(1275)、至元十三年、十四年等诸种不同的记载。据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2,《后凯歌词》自序,当以十三年(1276)为是。),那木罕部下的脱脱木儿率部叛逃,尚留在那木罕阵营中的蒙哥之子失里吉往讨。脱脱木儿以阿里不哥失败后所受耻辱煽动失里吉叛元,并许诺事成后帝位归于失里吉。这样造成那木罕之军分成拥元和叛元两大集团,各怀心计。就在拥兵将领八鲁浑、粘闿等率兵叛逃,宗王牙忽都追截的时候,失里吉因丞相安童分配给养不均,亦起兵发动叛乱,械系统帅那木罕,忽必烈子阔阔出和丞相安童,擒获牙忽都(注:《元史》卷117,《牙忽都传》,第2908页;卷118,《忽邻传》,第2922页;《史集》汉译本,第2卷,第312—313页。),使元朝在阿力麻里镇戌的这个重兵集团顷刻瓦解。叛乱诸王拥戴失里吉为王。此后阿力麻里以西不再受控于大汗。(注:后来元武宗和元仁宗时代,元朝岭北戍军曾两次深入这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