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蒙古国时代的垂河流域

(一)蒙古征服时代

元太祖十四年(1219)夏成吉思汗率大军西行,次年于也儿的石河驻夏,而后向西南行至海押立。由此向西南越过亦列水,再向西南进入碎叶川地区的西辽故都虎思斡耳朵。(注:《元史》卷149《郭宝玉传》载:成吉思汗西征,“历古徐国讹夷朵等城”(见标点本第3521页)。“古徐国讹夷朵”即虎思斡耳朵。)由此西行过塔剌思,到达阿雷思河上游的赤麦干,沿阿雷思河谷而下,直抵讹打剌城下。

成吉思汗命诸子诸将分别攻取忽阐河流域中、下游诸地,自将大军与幼子拖雷从讹打剌长途深入,奔袭阿母河以北地区。据志费尼记载,成吉思汗所取行军路线为:自讹打剌先溯忽阐河谷而上,行约五十公里,至忽阐河左岸札儿努黑(Zarnuq)(注:扎儿努黑位于忽阐河左岸,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奇姆肯特州速特镇附近。见《世界征服者史》,第125页注4;《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册,第280页注280。),转向西南穿越乞则里沙碛(Qïzïl Qum),至奴儿城(Nūr)(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州之努拉塔市(Нурата),见《世界征服者史》,第116—124、135—140页;《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册,第280—286页。)、不花剌和撒麻耳干。

据汉文史料记载,成吉思汗攻取阿母河以北地区的路线是:虎思斡耳朵—别失阑—渡忽阐河—撒麻耳干。(注:《元史》卷149,《郭宝玉传》,第3521页。)这里提到的别失阑,张星烺以为无考。(注:见《中西文通史料汇编》第5册,中华书局,1978年,第39页注3。)其实此城亦见于《西使记》:“三月一日,过赛蓝城,有浮图,诸回纥礼拜之所。三日,过别石阑,诸回纥贸易如上已节。四日,过忽章河(即忽阐河),……八日,过寻思干城。”据此可大致确定别失阑的地理方位:它位于赛蓝城与忽章河渡口之间,距赛蓝二日程,距忽章河一日程,从赛蓝取道别失阑到锡尔河渡口共需行三日。《长春真人西游记》记丘处机于十一月五日从塞蓝动身,西南行三日,至一城,次日又历一城,再行二日,抵霍阐河(即锡尔河)渡口。他所经过的这两个城中大概有一个应为别失阑。从地望看,别失阑似应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奇姆肯特州之西的阿雷斯一带求之。

在忽阐河以东草原地区,蒙古人很早就在重要城镇设立达鲁花赤驻守。1220年秋,丘处机经过阿力麻里时,当地“铺速满国王暨蒙古塔剌忽只领诸部人来迎宿于西果园”。(注:《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册39,叶二九至三十。)“塔剌忽只”即达鲁花赤之异译。当时驻于阿力麻里的哈剌鲁部长昔格纳黑(Sïγnaq)的斤随成吉思汗西征。此铺速满国王当为留驻其地的哈剌鲁亲贵。他们虽然早已降附蒙古,又自有部落,蒙古仍设达鲁花赤监领之。

(二)察合台的封地

元代垂河流域的历史与察合台汗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入元以后的察合台汗国与当初察合台从其父成吉思汗处所得分地有很大的区别。

在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已划分了诸子的封地。志费尼说:“当王罕被解决,蒙古各部或出于自愿,或出于被迫,都听命于他(按,指成吉思汗),服从他的指挥,这时他便把蒙古、乃蛮各部和各族,连同所有的军队,全分给这四个儿子;对其余诸幼子及他的兄弟族人,他也各赐与一部分军队。”(注:《世界征服者史》,第44页。)在这里志费尼有误。成吉思汗灭乃蛮事在灭克烈之后,不灭乃蛮何来分割乃蛮部众的事?故诸子、诸弟分封的事当在灭乃蛮塔阳汗之后。《元朝秘史》记诸子、诸弟分封的年代虽然也不清楚,惟事在灭乃蛮之后、西征之前则是明确的。

1220年丘处机奉诏西行,经过金山一带时曾见窝阔台西征时所辟之路:“西南约行三日,复东南过大山,经大峡。中秋日,抵金山东北。少驻,复南行,其山高大,深谷长坂,车不可行。三太子出军,始辟其路。”(注:《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册39,叶二四。)当行至今赛里木湖时,又看到察合台西征所筑之桥:“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逾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弯环可六七十里。二太子扈从西征,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桥可并车。”(注:《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册39,叶二九。)丘处机见此景,顿起诗兴。李志常记曰:“师自金山至此,以诗纪其行,云: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攒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前年军兴二太子(三太子修金山,二太子修阴山),修道架桥彻溪水。”(注:同上书,叶三一。)丘处机从阿母河以北地区东归途中,“至阿里马城之东园”,遇察合台之大匠张公。张公请丘处机赴其居处,曰:“弟子所居,营三坛,四百余人,晨参暮礼,未尝懈怠。且预接数日,伏愿仙慈渡河,俾坛众得以请教。”(注:《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叶八。)关于这位“大匠张公”,王国维注曰:大匠张公“疑即张荣也。《元史·张荣传》:‘戊寅,领军匠从太祖征西域诸国;庚辰八月,至西城莫阑河,不能涉。太祖召问济河之策。荣请造舟,乃督工匠造船百艘,遂济河。’案莫阑河即阿梅沐涟之略,即阿母河。是阿母河航桥本荣所造。此记上言;‘千里外有大河,以舟梁渡,土寇坏之’。又言‘二太子发兵复整舟梁,工寇已灭。’亦谓阿母河‘航桥’。当二太子复整舟梁时,荣亦必与其役。自是盖常在二太子军中,故此云二太子之大匠张公也”。王国维此议似能言之成理。惟细读史文,知“大匠张公”在张荣修整阿母河航桥时一直待在阿力麻里。

李志常的记载所反映的西征前窝阔台在金山一带的活动,和察合台在阴山(即今天山)一带的活动,与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封地地望相吻合。特别是察合台留驻阿力麻里的大臣张公,所领道教徒众竟达四百余人,营三坛,晨参暮礼,这说明阿力麻里已是察合台封地的重要的政治中心。王国维认为成吉思汗诸子受分地事在西征之后(注:《黑鞑事略笺证》,《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册37,叶一。),似不确。

如果朮赤的始封地在也儿的石河上游,察合台的始封地在阴山一带斡匝儿所属哈剌鲁部居地,窝阔台的始封地在按台山乃蛮旧地及叶迷里,则可大致框出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的时间。在成吉思汗对金作战期间,北部秃马惕部叛。1218年,长子朮赤率军征服了今叶尼塞河上游、鄂毕河上中游及其以西诸部。只有在这时,朮赤才开始与也儿的石河流域诸部发生了关系。乃蛮部在1204年太阳汗败死后,其弟不欲鲁克汗继续与成吉思汗为敌。1206年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发兵平定按台山不欲鲁克所部乃蛮余众,蒙古军追至按台山之西的也儿的石河、不黑都儿麻河(今额尔齐斯河支流布赫塔尔马河)。至于叶密里,直到1208年屈出律降西辽后,尚为乃蛮余众所据,归西辽末帝直鲁古管辖。1218年屈出律灭亡后,始入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