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六(第3/3页)

“今天您对波尔菲里说……我去过吗?”他叫道,一个突然涌现出来的思想使他愣了一下。

“对哪个波尔菲里?”

“侦查科长嘛。”

“我说过。当时那两个看门人都没有去,我去了。”

“今天?”

“比您早去了一会儿。我全都听见了,全都听见他怎样折磨您。”

“您在哪儿?听见了什么?什么时候?”

“在那个地方嘛,在他的间壁后面,我一直坐在那儿。”

“怎么?那么您就是那个意想不到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啊?请您告诉我吧!”

“情况我知道,”手艺工人说,“看门人听了我的报告后不肯去,他们说时候已经晚了,说不定他又会大发雷霆,他们就回不来,因此我很恼火,睡不着觉,就开始去打听。昨天打听清楚了,今天我就去了。我第一次去——他不在。隔了一个钟头我又去,我没有被接见。第三次再去,这才放我进去。我向他报告了经过情况,他在屋子里跑来跑去,拿拳头捶打自己的胸膛,说:‘你们这些强盗,你们给我干了些什么呀?要是我知道这些事,我就派卫兵去逮捕他!’随后,他就跑出去,叫来了一个人,在角落里跟他谈了一阵,接着又走到我跟前,边问边骂。他把我狠狠地申斥了一顿;我把一切情况都向他报告了,说您不敢回答我昨天问您的话,您没有认出我。他又跑来跑去,不断地捶打自己的胸膛,大发脾气,继续跑来跑去,这时有人来通报,说您来了,于是他说:‘好吧,到间壁后面去,暂且坐一会儿,别动,不要让您听见,他亲自给我推来了一把椅子,把我锁了起来;他说:‘我也许要问你。’尼古拉被带进来了,这时您已经走了,他这才把我放了出来,他说:‘往后我还需要你,还要问你。’……”

“他当着你的面问过尼古拉吗?”

“他放您走后,也立刻放我走了,他就开始审问尼古拉。”

手艺工人顿住了,忽然又鞠了个躬,指头触及了地板。

“请您宽恕我的诽谤和怀恨吧。”

“上帝会宽恕您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回答道,话刚落音,手艺工人便向他鞠了个躬,但不是一躬到地,而只弯了一下腰,就慢慢儿掉转身子,走出屋子去了。“一切都是不可捉摸的,现在一切都是不可捉摸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从来没有那么精神十足地从屋子里走出去了。

“现在我还要斗争,”他露出一副狞笑,说着就下楼去了。他痛恨自己;他鄙夷而羞惭地想起了自己真的“胆小如鼠”。

本章注释

〔1〕 拉丁文,引自古罗马喜剧作家泰伦提乌斯(约前190—前159)的喜剧《自责者》,全句为:“Homosum,etnihilhumanumamealienumputo”,意思是:我是人,凡是人所具有的东西,我都有。

〔2〕 法语:光明正大的战斗。

〔3〕 指农奴制废除前后的一段时期。

〔4〕 1860年底,各报都报道了地主柯兹里雅英诺夫揍一个里加女人这件令人愤慨的事。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办的《时代》杂志(1861年第1期)不满于“亲手的处罚”而揭发了《北方蜜蜂报》袒护柯兹里雅英诺夫的行为。

〔5〕 在《世纪》杂志上(1861年第8期)发表了卡明-维诺戈罗夫(巴·依·维英别尔格)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里愤慨地指出:在彼尔姆举行的一次文艺晚会上,一个五等文官太太“不顾上流社会的体面,恬不知耻地作出挑衅的”姿态,当众朗诵了普希金的《埃及之夜》。这篇文章中那些责难和侮辱的口吻引起了进步报刊的愤慨,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办的《时代》杂志(1861年第3期第109—118页)也发表了专论,指责《世纪》杂志的这种可耻的行为。

〔6〕 指1861年2月19日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度。

〔7〕 彼得堡的一家著名饭店的老板。

〔8〕 新式的游乐场。

〔9〕 法语:我的醉态很丑。

〔10〕 别尔格是几个马戏团的老板,在广告上自称为芭蕾舞教员和航空家。

〔11〕 法语:为了讨您喜欢。

〔12〕 拉斐尔的《圣母像》,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圣齐奥(1483—1520)的一幅名画。

〔13〕 在维亚泽姆斯基的房子里开设了一家小客栈。

〔14〕 意指举止笨拙的人。

〔15〕 意思是人人都能干。

〔16〕 意指疯人院。

〔17〕 见《新约·约翰福音》第11章。

〔18〕 见《新约·马太福音》第5章第10节。

〔19〕 法语:亲昵。

〔20〕 法语:这是必不可少的。

〔21〕 1854年9月8日至20日,在克里木战争期间,俄军在阿利马河畔一场决战中败北,向塞瓦斯托波尔退却。

〔22〕 法语:小丑。

〔23〕 德语:御前军事会议。奥国御前军事会议是以墨守成规和作出愚蠢的决定著称。

〔24〕 1805年10月20日奥军由马克将军率领向拿破仑投降,三国联盟(奥、英、俄)曾对这支军队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25〕 拉丁文:隐姓匿名。

〔26〕 法国民间戏剧中的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