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庆明: 早期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受访人:谈庆明研究员

访谈人:熊卫民、王丽娜

整理人:熊卫民、李欣欣

访谈时间:2009年6月11日、18日、27日

访谈地点:北京中科院中关村小区谈研究员家

谈庆明研究员(2009年6月11日熊卫民摄于谈研究员家)

2009年6月,应我们“解剖中国科学院的一个麻雀”之约,谈庆明研究员分三次花了近十个小时深入、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尤其是他所在的爆炸力学研究室的发展历程。包括力学所的成立,朱兆祥、林鸿荪帮助钱学森和钱伟长建所的贡献,钱学森、郭永怀的办所思想,政治运动对力学所的影响,爆炸力学学科在力学所的诞生、发展和衰亡,郑哲敏、钱寿易等人的学术贡献,等等。谈先生非常健谈,是个很好的教师,讲解有关科学、技术时深入浅出,令我们这些力学外行也能听明白。鉴于他已发表过一些关于钱学森、郭永怀的文章,并亲笔撰写了《爆炸力学和爆炸力学研究室的历史》。在此,我们只拎出他谈力学所早期历史的部分整理成文。

谈庆明,1934年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2001年退休。著有《量纲分析》(中、英文版)等,参加编写《钱学森手稿》,参加翻译Collected Works of H. S. Tsien: 1938-1956(《钱学森文集》),曾获多项国家级和中国科学院级的自然科学奖。

建立力学研究所

熊卫民(以下简称熊):谈先生,您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元老啦。能否请您谈一谈您的经历和力学所的历史?

谈庆明(以下简称谈):好的。

熊:您是哪一年到力学所的?

谈:1956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被我的老师林鸿荪要到力学所。林先生是力学所建所时最重要的四个人之一——所长钱学森、副所长钱伟长,两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林鸿荪、朱兆祥协助二钱。可惜的是,林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杀了。“文革”过后,为他举办了很大规模的追悼会,钱学森、张劲夫等都去了,《人民日报》对此作了报道,被作为给科学家平反的一个典型。朱先生在“反右”后不久被打成“反党分子”,调离力学所。

20世纪50年代初,林先生放弃美国布朗大学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只拿了硕士学位就归国了。回来之后,先去四川参加土改,然后到数学研究所由钱伟长先生领导的力学研究室工作。他大学本科时念的是化工,硕士研究生阶段念应用数学。当时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很缺力学方面的老师,就请他去讲课,给力学、气象两个专业讲流体力学。我们三年级时,他教我们流体力学,我做他的课代表;四年级时,他又带我做毕业论文。他觉得我不错,在我们大学毕业还没分配时就对我说:你毕业后到力学所工作。我当时想考研究生。他不同意,说:“钱学森先生刚建力学所,急需研究人员,你别做研究生了,直接到力学所来。前面两年,你将和研究生一样,以学习为主。”力学所于1955年开始筹备,1956年初正式成立。钱学森先生让我老师开辟一个新学科,叫作化学流体力学,目标是改造整个化学和冶金工业。他跟我说:“我只带两个人,一个学理,就是你,再招一个学工的。你们两个跟我学习,我跟钱先生学习。”不久前,周培源老师的研究生陈耀松告诉我:“1956年,北大要给力学所8个人,其中你谈庆明是力学所唯一点名要的。那时我刚参加工作,管你们的毕业分配。我查了你的档案,你不能去力学所这样的单位,只能去偏远地区,因为你政审不够格。我想,我们怎么能得罪钱学森、林鸿荪,不派送他们点名要的人呢?钱学森的研究所暂时还不保密,可以派谈庆明去。”

熊:当时力学所有多大的规模?

谈:我进力学所时,全所还不到50人。除了两位钱先生和另一位先生是正研究员外,其他人最高职称是副研究员,大部分研究人员都与我类似,刚刚大学毕业不久。那时国家刚刚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有很多项目要做。两位钱先生决定,从人才培养抓起。他们利用力学所和清华大学的师资,办了一个“力学研究班”。生源主要是高等工业院校三、四年级的高材生,有少量助教和讲师。

熊:力学研究班的规模有多大?

谈:记得一共办了三期,每期学习三年。规模相当大,每期都有好几十人。我的第一个夫人江瑜书现在已经去世了,她就是第三期的学员,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选送过来的。

熊:您也是研究班的成员吗?

谈:我不是。研究班中基本没有北大出来的。钱学森先生对理科生有成见,他看不上周培源先生创建的数学力学系,觉得北大学理的不行,要从工科生中培养人才。可办了这个学习班之后不久,他觉得生源还是不够好,就向郭沫若建议,由力学所办学院,直接从大学生培养起。在院部讨论这个问题时,引起了其他所的科学家的共鸣,郭沫若院长就决定干脆由中国科学院出面办一个新型大学,这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起源。

王丽娜(以下简称王):建所之时,钱学森对力学所是如何定位的?

谈:钱学森先生与周培源先生在学术理念方面有显著区别。周先生虽然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管理北京大学、中国科协等机构),但他一辈子都没有脱离科学研究。他研究两个最难的问题:一个是流体力学的湍流机理,一个是相对论。他做理论工作,强调基础研究。而钱先生是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本科学的是火车头专业,研究生跟随冯·卡门,做的是工程科学,强调的是科学的应用。1947年,钱先生在一篇文章《工程和工程科学》中首次明确提出工程科学的概念。像原子弹、雷达这类科学研究,有明确的目标,需要组织全国的科学家,来达成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目标,研究就是失败的。这类研究具有重大应用目标的科学,就叫工程科学。

根据这个思想,钱先生在力学所成立了六个研究组:(1)运筹学组(由许国志先生负责,在回国的轮船上,钱先生和许国志聊天,认为应当把国际上刚刚诞生的运筹学移植到中国来);(2)物理力学组(由钱先生自己负责,他创建和最看重这个学科,强调微观和宏观的结合,运用微观的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的知识解决宏观现象中的问题);(3)化学流体力学(由我的老师林鸿荪先生负责);还有(4)弹性力学组(由郑哲敏先生负责);(5)塑性力学组(由李敏华先生负责);(6)高速空气动力学组(由林同骥先生负责)。钱先生看到了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从中找到需要解决的工程科学问题,从学科的角度建立研究组,这个建所思想符合世界潮流。建所之初,自动化所筹备委员会也在我们所内,他们主要研究自动化和工程控制论——有了控制,火箭才会变成导弹。不久,该所独立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