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5/7页)

“换个角度想,”马斯基林以满怀希望的语气回答,声音轻柔得让鲁特里奇必须伸长耳朵才能听清,“你也可能一举成名,成为亚历山大港的英雄。”

上校皱起了眉头。他的经验和职业天性都反对自己接受这样的冒险行动。“服从命令,照章行事。”这是他在英国陆军军官学校时牢牢根植于心的信条,一切跟着规定走,不能有个人意见。然而,他的另一个自我,那个向来被抑制住的冒险性格却蠢蠢欲动,一直等待在最适当的机会脱缰而出。正是这个自我让他无法断然拒绝马斯基林。他知道这是一次难以抗拒的大好机会,如果让这个机会溜走,那么未来的日子里他肯定会天天嘲笑自己是个懦夫。“你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对不对?万一失败了,他们会蜂拥在这港口上空,而我们除了拿苍蝇拍向他们挥舞之外,什么也不能做。如果我们让他们封锁了这个港口,不管时间有多长,都等于替隆美尔缩短进入谢菲尔德饭店前的时间。”

马斯基林深知这一后果。万一德军轰炸机不中计,亚历山大港就会被彻底摧毁,断送英军的补给线路。如此一来,苏伊士运河和波斯湾油田数量庞大的原油都将落入隆美尔手中。这次诱饵计划就像一块投入宁静池塘中的小石子,万一失败了,石头激起的漪涟将会扩散至整个世界。“绝对不会失败。”他说。

万般勉强地,鲁特里奇总算答应调动一半高射炮兵部队至迈尔尤特湾,同时也下令留守在亚历山大港的那一半不要开火,除非港口直接受到攻击。不过,这些高射炮仍需暂时留在亚历山大港一带,要等诱饵港口完全准备好开始运作,才会利用夜色掩护向那里移动。

交涉成功了,但舞台的布景仍需加紧赶工。魔术帮成员白天在酷热和苍蝇的骚扰下尽可能休息,晚上则彻夜工作,只在十点钟左右暂停,等待敌人结束例行的轰炸行动。到了六月二十二日星期天,大部分场景已布置完毕,地面所有灯光都已设好,格雷厄姆搭建的假房屋也全部完工;希尔领导的“海军”已正式成军,那些用帆布制成的假船虽然浮得有点勉强,但总算还能保持在水面上。此外,汤森德已做好几可乱真的断壁残垣,而罗布森的灯塔也已高高架起,在三十英尺的空中迎风微微摇晃。白天的迈尔尤特湾看起来像一座贫民窟,但马斯基林相信,在如黑丝绒般的夜色掩护下,它将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尽管魔术帮成员一直待在已封锁起来的迈尔尤特湾,几乎和外界隔绝,但一连串关于“战斧行动”失败的消息仍不断传进他们耳中。这次攻击行动确实已一败涂地,医院和救护站里挤满了伤兵。悲观的谣言四起,说隆美尔已作好准备,即将对开罗进行最后一击。店主们又拿出他们预先做好的德文招牌,拂去上面的灰尘。

但局势的复杂程度还不仅于此。由于西沙漠部队打了大败仗,加上附近的伊拉克发生了短暂的军事政变,埃及的民族主义者纷纷燃起了希望。在反英示威活动和少数炸弹攻击事件下,尼罗河三角洲开始动荡不安,民众极有可能全面反抗法鲁克国王和已疲惫不堪的英联邦军队。

韦维尔两败于隆美尔,使丘吉尔愤而将他撤职。“我不得不作出这个决定,”他在给这位失败的英雄的电报中说,“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任命奥金莱克将军接替你的职务,负责指挥整个中东战区部队。”

“首相一点也没错,”韦维尔接到这消息时冷静地说,“这个职务确实需要新的双眼和双手。”他知道自己站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刻已经结束,便忠贞地接受命令与奥金莱克互换位置,转任相对北非而言较平静无事的印度战区司令。

在迈尔尤特湾工作的人中,杰克·福勒是少数从北非战役一开始便跟随韦维尔的人。他是韦维尔最早的三万军队中的一员,并深深引以为傲。“他拿到的是烫手山芋,”他抱怨道,“他们一开始先把他手下所有人和装备都送到希腊,然后又指望他用一批烂坦克和一群新兵去和整支德军交战。”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马斯基林听见这位中士拉高嗓门,公开表达对上级命令的反对意见。

但福勒的脾气根本没时间爆发。在调职命令下达的当天下午,英国BBC电台突然中断节目,插播德国以一百二十个师、三千二百辆坦克和一千九百四十五架飞机大举进攻苏联的消息。希特勒出人意料地破坏了两年前与斯大林签订的互不侵犯协议,开启了第二条战线。“我认为,这家伙肯定是疯了。”希尔大声说。

“你不是开玩笑吧,福尔摩斯先生?”汤森德挖苦他,“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眼前的局势豁然开朗。苏联战线的开启势必稍稍缓和英军在中东的压力,诡谲的情势发展说不定还可能把并非心甘情愿的美国人拖入战团。一时间,在迈尔尤特湾人们议论纷纷,但渐渐又各司其职。到了晚上,地面的灯光已全部架设完成,可以准备测试了。马斯基林和诺斯扛着沉重的装备吃力地爬上老灯塔的回旋梯,把最后一个控制器材搬进灯塔顶端的控制中心。尽管在这座灯塔上可以同时看到亚历山大港和迈尔尤特湾的景象,但面对德国飞机的轰炸,它本身却没有任何防护。“往好处想,”马斯基林对诺斯说,“万一我们的计划失败,我们也不必对它负责了。”

诺斯斜眼看着他。“我们的?”

太阳下山后,汤森德登上一架奥斯特侦察机,和飞行员一起升空观察。

在狭窄的灯塔顶上,马斯基林站在电子控制台前,俨然一个站在台上准备命令乐团开始演奏的指挥家。“准备好了吗?”他问诺斯。

教授看着控制台上复杂的按钮和拉杆,一脸迷惑地摇了摇头。“我向来都在准备好的状态。”他说得有点勉强,“不过,我还是希望你知道这些开关都连到什么地方。我可不喜欢自己的双腿被锯断,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别担心,这东西比看上去要简单。”马斯基林说,接着又补了一句,“我是这么想的。”说完,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力拉下一根长长的金属把手。一张巨大的黑毯席卷而至,整个亚历山大港顿时消失在夜色中。虽然还有零星灯光散布在港湾中的舰船上,但在灯火管制命令下,大部分都迅速跟着熄灭了。

“很好,看起来还不错,对吧?”诺斯大感欣慰。

不远处的亚历山大城仍是一片灯海,但这个港口已经不复存在。

“开灯。”马斯基林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