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美国中西部眼中的山水(第3/5页)

随着克利夫兰博物馆藏品的增多,李雪曼公开反对博物馆哗众取宠,对“重磅展览”一词不屑一顾。那个时髦词汇与托马斯·霍文掌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期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在霍文辞去馆长一职多年后,有人听到李雪曼称赞纽约举办的一个特别展览。他评论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真是太伟大了!即便是霍文也未能毁掉它。”1970年,时任《纽约时报》首席艺术评论家约翰·卡纳迪写道,李雪曼领导下的克利夫兰博物馆,已成为“美国唯一名副其实的贵族博物馆”。2008年,李雪曼去世,享年90岁。后来,一位记者翻出了卡纳迪的评论,对此霍文的继任者菲利普·德·蒙德伯乐做出了这样的应答:“贵族博物馆?是的,但主要体现于博物馆精英的管理。在博物馆馆长圈子里,李雪曼承担了太多重任。他全方位征集藏品,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绩斐然,在许多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他把地区性的克利夫兰博物馆,转变成一个真正的世界级博物馆。”

然而,李雪曼绝非一个人独奏。他不但从何惠鉴的学识见解中受益,也认真听取他所尊重的主要古董商们的意见。那种做法并不罕见。至此,读者们或许已经注意到,博物馆的重要收藏经常是多方合作的结果,以收藏家、博物馆研究员和古董商之间相互征求意见为代表。说到古董商,出现过(为数众多的)著名绝配:劳伦斯·史克曼与奥托·伯查德,阿比·洛克菲勒与山中定次郎,摩根、老洛克菲勒与约瑟夫·杜维恩。但是所有这些合作,或许都比不上李雪曼与洛克菲勒三世及其妻子布兰切特之间的成果。20世纪60年代初,李雪曼还是克利夫兰博物馆亚洲艺术研究员时,他们便开始了合作。布兰切是把亚洲与更宽广艺术世界联系起来的领军人物。她继公婆和叔叔纳尔逊·洛克菲勒之后,加入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会。但是,直到1951年她与洛克菲勒三世访问日本后,夫妇二人才开始收藏亚洲艺术品,尽管“断断续续,有些业余”。接近花甲之年的洛克菲勒三世,开始把李雪曼作为藏品征集的咨询顾问。与喜欢批量买入的父亲小洛克菲勒不同,洛克菲勒三世和布兰切特,更为关注征集少量精品。夫妇两人收藏的强项是陶瓷、雕塑和青铜器。目前,它们正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博物馆轮换展出。小洛克菲勒收藏清代多彩珐琅瓷,儿子则喜欢早期青瓷和粗陶器。洛克菲勒三世夫妇在15年里,组建了自己的顶级收藏。1974年,他们把那些藏品捐赠给了亚洲协会。

洛克菲勒三世的收藏,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与李雪曼之间签署的君子协议。他们对拟征集藏品如何分配有过明确规定,从而避免了李雪曼所属博物馆方面可能面临的利益冲突。如李雪曼写道:“在征集藏品时,洛克菲勒三世面临个人智慧和思虑周全的问题……我们的协议很简单、直截了当:凡是他首先发现或首先向他报价的藏品,他均自动享有优先选择权;凡是我或博物馆其他人首先发现或首先接到报价的藏品,博物馆均享有优先选择权。如出现任何不确定状态或同时接到报价,则由运气决定谁先挑选。那种情形只发生过一次,由掷硬币定夺。”

1949年后,中国大陆“禁止通行”。李雪曼等人的许多征集活动都在欧洲,绝大多数通过古董商和拍卖完成。与另一位伟大鉴赏家邓曼·罗斯一样,李雪曼同样相信,鉴定要直接上手,需要“通过长期比较”培养而成。李雪曼给洛克菲勒三世写过许多信,里面充满了比较。他提醒洛克菲勒三世,如果某件东西已有其他可作为良好范例的藏品,或他的收藏中已有了一些同样好的藏品,就不要再去征集那件东西。1965年3月4日,李雪曼给洛克菲勒三世去了封信,罗列了他们征集藏品的标准:

A.真正属于世上最好的东西。绝无仅有,或只有一件或两三件质量相同的其他藏品;

B.顶级博物馆以将其纳入该馆收藏而感到自豪的东西;

C.可为更好的博物馆接受的东西;以及

D.博物馆和我们自己均认为其质量不足以进入我们收藏的东西……

“依据上述建议分类,”李雪曼继续写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属于A类的东西,当然,我们也知道它们不常见。一般而言,我们只能准备接受B类东西。在我看来,只有我们发现某件东西特别有吸引力,比如我那两匹汉代马,似乎才可考虑C类东西。”

1974年,当洛克菲勒三世夫妇的藏品对公众开放时,亚洲协会发布了一篇新闻稿,其中引用了李雪曼的话:“在那些藏品背后,有一个基本理论,强调所征集藏品具有尽可能高的品质,强调它们可以被饶有兴趣的门外汉所理解、欣赏,而不仅是供专业学者研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能用相对短时间构建那批藏品实属万幸。毫无疑问,没有谁能再次获得同等藏品。”

洛克菲勒三世收藏中最吸引人的藏品,包括一件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大盘,上面附带有特别铭文。在穆斯林国家,那种青花瓷大盘大受欢迎,通常用于向成群食客提供食物。那件青花大盘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上面的波斯语铭文,标注了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的名字。1627年至1658年在位期间,沙贾汗建造了泰姬陵,以纪念爱妻。沙贾汗皇帝十分钟爱中国陶瓷。那个元青花大盘,属于印度至今保存的极少数元青花之一。在它的圈足里面,刻有表明其属于沙贾汗皇帝所有的标志,也成为展现南亚与东亚之间进行文化贸易的早期例证。

目前,作为李雪曼与洛克菲勒三世15年合作结晶的藏品,仍在克利夫兰博物馆展出,提醒人们他们之间的合作多么富有成效。洛克菲勒三世去世后,李雪曼收到了他给自己的遗赠:一幅日本水墨画家雪村周继(1504—1589)的卷轴手卷画,价值4万美元。李雪曼以纪念洛克菲勒三世的名义,将其赠送给了克利夫兰博物馆。

在此,还应有个补充说明。在紧密追寻李雪曼与古董商的关系网方面,凯斯西储大学副教授诺艾尔·朱弗里达遥遥领先。朱弗里达博士研究撰写了《分清绵羊和山羊——李雪曼的中国绘画征集、展览和准则》一书。他发现,李雪曼还精心培育了与一位默默无闻的德国犹太人沃尔特·霍赫斯德特的关系,并从中获益匪浅。20世纪30年代,那位德国犹太人逃离了纳粹德国,来到上海和北京经营古董,专攻中国陶瓷和绘画。1949年毛泽东取得胜利前不久,霍赫斯德特千方百计出口了自己的战利品。据朱弗里达博士记述,虽然李雪曼与德国犹太人的协商“火星四溅”,他还是从后者手中征集了75幅最佳的绘画。朱弗里达博士坚信:那次征集恰逢其时,使克利夫兰博物馆拥有了一批可名列世上最佳的中国绘画。